2024年3月29日
|
甲辰年二月廿十
連載首篇 | 上篇 | 下篇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琉球遠望 > 正文

琉球除了獨立,別無他途(下)

《琉球獨立宣言》(四)

作者 | 松島泰勝 譯者 | 風花
松島泰勝:龍谷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琉球民族遺骨返還研究會代表。
風花:
【編按】

本刊自今年7月號起連載松島泰勝教授所著《琉球獨立宣言──通向獨立的五條道路》(東京:講談社,2015年)。本期繼續刊出第一章〈除了獨立,別無他途!〉的第五節。本節以蘇格蘭獨立運動作為參照範例,認為「獨立運動是世界潮流」。但是,這是以反對西方(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為目標的「民族國家」(這也是西方所產生的概念)語境下的「世界潮流」。從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到1879年(日本併吞琉球)這五百多年間,在傳統中國引領的「天下」秩序裡,中琉之間的封貢關係則始終是和平而友好的,與「英格蘭─蘇格蘭」、「日本─琉球」或「美國─琉球」的關係性質根本不同,致使現今琉球人一同唱起當年朝貢封舟返航歸來時的歡迎歌謠時,仍是一片歡喜。直到日本在「脫亞入歐」之後刻意學習西方帝國主義,對外擴張侵略、從內部顛覆中國天下秩序,致使琉球與臺灣、朝鮮共同受害。從其歷史經驗(被日本侵略、併吞、殖民,並被捲入戰爭而犧牲)而言,琉球人主張脫離日本而自決獨立,其正當性遠高於蘇格蘭獨立運動。至於甘為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幫凶、懷念殖民而推動「再皇民化」的臺獨,則根本是違反道德的惡行,與琉球獨立完全不可相提並論。關於臺獨的媚日醜行,松島泰勝曾寫過〈走訪臺灣「再皇民化」現場〉一文(日文原文刊於2016年9月29日-10月1日的《琉球新報》;中譯文由林彩美女士翻譯,刊於《遠望》2016年11-12月號),公開批判臺獨助紂為虐。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松島泰勝此書乃針對日本(及西方)帝國主義而作,並非對世界各地的獨立運動皆一視同仁。

事實上,松島本人不但反對臺獨搞「再皇民化」,對傳統中國引領的天下秩序更是心悅誠服。他不僅隨身攜帶琉球久米村孔廟的平安符,還曾在2016年7月9日帶領中華琉球研究學會學者去看紀念琉球民族英雄鄭迵的「鄭迵謝名親方利山顯彰碑」──而鄭迵正是明朝時移入琉球的福建長樂人鄭肇祚的後裔,在1611年時為了捍衛琉球的獨立而被日本侵略者投入油鍋活活烹死。所以,松島所呼籲的琉球獨立,是有的放矢、是非分明的,絕不可與認賊作父的臺獨混為一談。

第5節 獨立運動是世界潮流

蘇格蘭人的民族主義

2014年9月14日至22日期間,我正奔走於倫敦與蘇格蘭兩地,在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現場思考著琉球獨立。在本次蘇格蘭獨立公投中,擁有英國、英聯邦或歐盟成員國國籍且年滿16歲的公民都可以參加。因為參與者並不僅限於蘇格蘭人(指擁有蘇格蘭身分認同的人),有人主張稱:「這次公投與民族主義運動無關」。在此之前,我也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將蘇格蘭政府執政黨「Scotland National Party(SNP)」翻譯為「蘇格蘭國民黨」。但是,當我實際前往當地學習體驗之後,我確信蘇格蘭民族主義正是獨立運動的支柱,因此將SNP改譯為「蘇格蘭民族黨」。並且,話說回來,如今蘇格蘭尚未實現獨立,「國民黨」這個稱呼本就無從說起。

在我的著作《琉球獨立之路──與殖民主義對抗的琉球民族主義》(法律文化社,2012年)中,收錄了我就蘇格蘭獨立運動對德里克.麥克羅(Derrick McClure)蘇格蘭學者,在阿伯丁大學英語系任教40餘年。研究領域包括蘇格蘭語言、文學等,著作主要有《為何蘇格蘭人很重要》、《蘇格蘭人及其文學》、《語言、詩歌與國家地位》等。進行郵件採訪的內容。這次造訪蘇格蘭途中,我在阿伯丁市(Aberdeen)蘇格蘭第三大城市,位於蘇格蘭東北部,是北海海濱的主要海港。第一次與他見面。大約距今五年前,麥克羅也曾經前往琉球,與琉球人展開深入交流,就蘇格蘭獨立問題進行了討論。

麥克羅曾在格拉斯哥大學位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始建於1451年,是全球最為古老的十所大學之一。和愛丁堡大學英國老牌名校,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創建於1583年。學習,此後長年於阿伯丁大學位於蘇格蘭阿伯丁市,創建於1495年。任教,教授蘇格蘭語言、文學與歷史等方面的課程,同時也作為一名SNP黨員參加了獨立運動。關於獨立運動,他是這樣向我描述的:「10歲那年,我在學校聽見老師主張蘇格蘭獨立,深受感動,後來自己也成為了獨立論者。當時,學校禁止學生們在教室裡使用蘇格蘭語交談,一旦使用就會受到處罰。而到了今天,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學校中學習蘇格蘭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由使用了。」

「蘇格蘭詩人眾多,其中大多數都是獨立派。過去,除了著名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蘇格蘭著名詩人,代表作有《友誼地久天長》、《往昔的時光》等。的生日那天以外,學生們不能在教室裡使用蘇格蘭語。但是現在,蘇格蘭蓋爾語(Gaelic),蘇格蘭地區最為古老的語言,出現於公元3世紀前後。已經被引入教育領域,尤其在蘇格蘭西北部地區十分盛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開始使用蓋爾語對話了。」

麥克羅還帶我參觀了阿伯丁市的街道。街頭樹立著一座蘇格蘭英雄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1272-1305)蘇格蘭民族英雄,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是1995年上映的奧斯卡金像獎得獎片《英雄本色》(Braveheart;中國大陸譯為《勇敢的心》,香港譯為《驚世未了緣》)中主角的原型。持刀奮戰的銅像,底座上刻有如下文字:「反抗英國侵略,讓蘇格蘭恢復獨立的偉大英雄」。除此之外,在阿伯丁市中心的建築物前方,也樹立著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1274-1329)史稱羅伯特一世,是蘇格蘭歷史中最重要的國王之一,曾經領導蘇格蘭王國擊退英格蘭王國的侵略,取得民族獨立。的銅像,牆壁上則懸掛著蘇格蘭的傳統紋章。

不僅是在阿伯丁市,蘇格蘭其他地區也一樣,令人聯想起民族歷史的建築物、石板路、紋章、石碑與銅像比比皆是。過去數百年的漫長時光裡,蘇格蘭人都生活在能夠思考自身現狀與未來的社會環境之中。置身於前人悉心創造的歷史文化中,他們正嘗試建立起未來的國度。

在阿伯丁市有著北海油田的石油精煉基地,該市依託於油田發展,港口停泊著運輸原油的船舶。目前,石油產業創造的大部分利益都掌握在英國政府和大企業手中。但是,當SNP提出「北海油田屬於蘇格蘭!」的主張之後,獨立運動的影響力也隨之大幅增長。此外,市內還建立了海洋博物館,我從中再次認識到:蘇格蘭和琉球一樣屬於島嶼社會,與海洋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

在市內的書店裡,麥克羅向我介紹了與蘇格蘭有關的書籍。就在書店一角,井井有條地陳列著關於蘇格蘭語言、歷史、文化以及自然等各個領域的圖書。蘇格蘭獨立運動之所以逐漸興起,「蘇格蘭學」這門學問的積累同樣是背景之一。麥克羅當場誦讀了用蓋爾語和蘇格蘭語撰寫的書籍,朗誦聲中蘊含著蘇格蘭的靈魂「靈魂」原文為琉球語。,猶如「言靈」日語詞彙,指言語中蘊含的力量。一般深深沁入我心底。此外,書架上也有許多以蘇格蘭母語撰寫、面向兒童的書籍,從中可以看出,蘇格蘭的民族語言復興運動正在切實有效地推進。

在蘇格蘭的電車上,我曾多次聽見人們用母語交談。側耳細聽之下,我發現蘇格蘭的語言與英語截然不同,語句抑揚頓挫,其中的韻律感使人心情舒暢。在各個車站的指示牌上,車站名稱也都分別用英語和蓋爾語並列書寫。

蘇格蘭獨立運動立足於民族意識,洋溢著蘇格蘭人對自身歷史與文化的珍視之情。身為獨立運動參與者的麥克羅向我展示了「民族的痕跡」,在此過程中,我得以瞭解蘇格蘭民族主義與獨立運動之間的緊密關聯。

從蘇格蘭獨立運動中學習

由於反對票比例達到55%,蘇格蘭獨立被否決了。但是,其中也有45%──大約162萬人投了贊成票。這一點對琉球獨立具有重大意義,為琉球人注入了爭取獨立的勇氣。

以BBC為首、以倫敦為根據地的英國主流媒體,針對蘇格蘭獨立運動展開了一系列負面宣傳。例如,在2014年9月16日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行於1888年的著名英國報刊。上,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26-)艾倫.格林斯潘(1926-),美國猶太人,美國第13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屆美國總統。發表了如下觀點:「獨立將導致蘇格蘭經濟出現漏洞,對西方各國來說,這也將成為一個地緣政治學上的問題。今後,北海油田的產量將會逐漸下降。如果蘇格蘭成為獨立國家,英格蘭銀行也無法為其提供貸款。」原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Bruce Zoellick,1953-) 2005至2006年擔任美國副國務卿,2007至2012年期間擔任世界銀行行長。也評價稱:「如果英國國力下降,對所有西方國家來說都將是一場悲劇」。作為美國政府相關人員,他明確表達了「美英兩國是百年來並肩作戰的盟友」這一觀點,以此來牽制蘇格蘭獨立運動的支持者。

此外,本應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伊麗莎白女王、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1975-)英國足球明星。等著名人士也都對蘇格蘭獨立表明反對。英國政府公開宣稱:如果蘇格蘭獨立,英國將禁止蘇格蘭政府使用英鎊。勞埃德TSB銀行英國一家商業銀行,建立於1995年。、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STANDARD LIFE)1825年成立於愛丁堡,是歐洲最大的相互型保險公司。、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最大的銀行,1727年成立於愛丁堡。等大企業也威脅稱,一旦蘇格蘭獨立,它們都將撤出蘇格蘭。正因為蘇格蘭明確提出要從英國分離獨立,來自國內外的負面聲浪才會如此強烈。

在過去的輿論調查中,贊成獨立的蘇格蘭人只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這次投票中贊成票的比例卻達到了45%。包括投票日在內的4天內,提出獨立目標的蘇格蘭民族黨(SNP)迎來了大約1.7萬名新黨員,一躍成為繼保守黨、工黨之後的英國第三大黨。從長期角度來看,本次投票可以說是在實現獨立的道路上邁出了重大一步。

SNP於2007年開始在蘇格蘭執政,並於2011年在議會獲得了半數以上議席。獨立公投以後,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蒙德(Alexander Salmond,1954-)蘇格蘭政治家,2004年成為蘇格蘭民族黨領袖,2007至2014年擔任蘇格蘭首席部長。表示將會辭去職務,此後由SNP副黨魁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1970-)蘇格蘭政治家,2014年當選為蘇格蘭首席部長,也是蘇格蘭歷史上首位女性首席部長。繼任黨魁及首席部長,她也將成為第一位擔任這項職務的女性。在2015年5月舉行的英國下議院選舉中,SNP獲得的議席僅次於保守黨、工黨,位列第三。

為何在本次公投中,支持蘇格蘭獨立的民眾會增加呢?從年齡層上來看,年輕人投出的贊成票數量最多。事實上,在獨立運動據點──格拉斯哥的喬治廣場修建於1781年,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名字命名,是格拉斯哥最繁華的廣場之一。上,就有為數眾多的年輕人匯聚一堂。在位於當地的「Yes Campaign」(贊成獨立運動)事務所,以及位於愛丁堡的SNP本部中,同樣有許多年輕的蘇格蘭人積極參與。

「Yes Campaign」獲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販賣或發放與獨立相關的商品、志願者登門訪問、街頭呼籲等一系列巧妙的宣傳活動,獨立派爭取到了大量票數。

蘇格蘭追求獨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英國有意將核潛艇基地強加給蘇格蘭。在蘇格蘭逗留期間,我沿著法斯萊恩海軍基地全稱為「法斯萊恩克萊德皇家海軍基地」,位於蘇格蘭法斯萊恩,目前英國有4艘核潛艇停靠在此處。周邊的圍牆步行了兩小時,一路上多次看見閃光的監視攝像頭,以及來回巡邏的車輛。與此同時,我也在內心將其與駐琉球美軍基地相互比較。

雖然途中遭到了軍隊警察的盤問,但我最終還是成功抵達了目的地──法斯萊恩和平帳篷。就像邊野古的「監視小屋」一樣,來自國內外的和平運動家居住在此,持續展開阻止英國運入核彈頭的抗議活動,有時也會乘坐獨木舟前往海上抗議。藉由「獨立」這種方式,蘇格蘭希望擺脫英國政府強行建設基地的歧視政策。

琉球應該從蘇格蘭獨立運動中學習些什麼呢?琉球和蘇格蘭一樣,曾經是擁有自身歷史與文化的獨立國家。為了從根本上重新審視蘇英間307年的聯合關係,蘇格蘭舉行了本次獨立公投。而在琉球,日本的統治只不過持續了1879至1945年、以及1972至2014年按:即本書寫作之年之間的109年。蘇格蘭的案例表明:即使與宗主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持續了300年以上,獨立仍然是一個民主主義制度下具體、有效的選擇。

可想而知,如果琉球舉行獨立公投,一定會有和蘇格蘭公投時同樣的負面聲浪襲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向蘇格蘭學習與之對抗的措施、理論與政策,以及自下而上的獨立運動形式、鼓勵運動主力軍(尤其是年輕人)活躍參與的方式、反基地運動的方法等等,與蘇格蘭人民相互合作,共同前進。

格拉斯哥與獨立運動

我住宿的酒店位於愛丁堡,在此期間,我曾多次搭乘電車前往格拉斯哥。格拉斯哥又被稱為「勞動者之城」,曾經在英國工業革命中發揮核心作用。獨立運動的據點位於喬治廣場,各個環保團體、勞動者權益團體都在這裡出售或分發資料,舉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的簽名活動,或是拉起呼籲棄核、主張獨立的橫幅。

在瑪格麗特.‧柴契爾瑪格麗特.希爾妲.柴契爾,即著名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9任英國首相,也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1979至1990年在任。擔任首相的時代,她曾經大力推行造船、煤炭、鋼鐵等產業的合理化政策,率先在蘇格蘭徵收人頭稅,實行對勞動者極其嚴苛的政策。這也成為了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導火索之一。

在喬治廣場,女性與男性,兒童與成人,以及性別上的少數群體,身穿蘇格蘭民族服飾的人們…各個不同族群懷抱著「獨立」這一共同願望,齊聚一堂。我與廣場上的蘇格蘭人握手致意,並就「獨立」進行交流,從中深深感受到了志同道合的戰友之情。其中一位女性強烈批判英國軍事政策,對獨立後的福利政策充滿希望。

同樣是在廣場上,我還遇到了一位戴有鼻環、在皮夾克背後寫著「End English Rule」的青年。「我們的歷史、文化都與英國人不同,不要多管閒事!」──作為人類來說,這是極其理所當然的主張。

從這次公投的結果來看,相較於中老年人,傾向於支持獨立的年輕人數量更多。對蘇格蘭獨立而言,這將是一種莫大的希望。因為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實現獨立的可能性不容小覷。

我曾親眼看見,蘇格蘭女孩們排隊從大人手中領取寫有「支持獨立」字樣的氣球,臉上描繪著國旗圖案的孩子們在會場中奔跑嬉鬧。無論年齡大小,對於每個人的生活與身分認同來說,獨立都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在蘇格蘭,獨立運動並不像一般的「政治集會」那樣刻板嚴肅,而是充滿樂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展開。

我也曾看見,嬰兒們坐在嬰兒車裡或者父母肩頭,小學生們拉著父母的手,一起參加獨立運動集會。有個小孩子坐在父親的肩膀上,嘴巴緊抿,睜大雙眼看得目不轉睛。注視著父母的背影,孩子們逐漸長大,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繼承者、開創國家的年輕一代便在這一過程中茁壯成長。

獨立公投以後,我曾經再度前往喬治廣場。儘管獨立在公投中遭到否決,仍然有數量眾多的蘇格蘭人聚集在此。人們圍成一圈,手持麥克風輪流發言,高聲宣揚獨立運動的正當性,表明自己今後也將繼續投身於運動的決心。傾聽著蘇格蘭人堅定不移、充滿自信的呼聲,我深刻感受到了蘇格蘭獨立運動是何等堅韌不屈。透過麥克風傳來的每一聲吶喊,都深深震撼著同樣追求獨立的琉球人的心。

為了深入瞭解格拉斯哥成為獨立運動據點之前的歷史,我造訪了「人民宮」(People’’s Palace)格拉斯哥人民宮,開幕於1898年,是展示格拉斯哥歷史變化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在英國首都倫敦,坐落著伊麗莎白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而格拉斯哥這座「人民宮」,則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宮殿的意義不在於供女王或國王居住,而是應該體現出國民們追求「人民主權」的意志,唯有「平凡度日的人民」才與宮殿相稱。在這座人民宮內部,從多個角度(生活變遷、犯罪、酒精中毒、戰爭、勞工運動、獨立運動、女性解放運動、人權運動等)出發,全方位地展示、闡述了格拉斯哥居民的生活史。我一邊透過人民視角回顧蘇格蘭歷史,一邊在內心發出感歎:「要是琉球也有這樣的博物館就好了!」

其中尤其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關於勞工運動、女權運動、聲援南非曼德拉運動、反對戰斧導彈即BGM-109巡航導彈,綽號「戰斧」,是美國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導彈。運動、反對右翼運動以及獨立運動的介紹。我由此獲得確信:當代蘇格蘭獨立運動是建立在過往人權運動的延續之上,擁有十分堅實的基礎。因此,無論公投結果如何,獨立運動都將在未來繼續展開。

在人民宮前方,樹立著好幾座用人物雕像製作的噴泉。其中,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印度以及其他大英帝國殖民地居民的銅像位於最底層,英國女王則是坐鎮頂端。在大英帝國時代,曾經有不計其數的蘇格蘭人遷往英國支配下的殖民地,成為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支柱。透過這幅構圖可以看出,蘇格蘭人對自己在殖民歷史中扮演的加害者角色予以正視,站在殖民地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思考。

我坐在噴泉附近的長椅上小憩之時,恰好看見一對舉行婚禮的新人走下轎車,和親朋好友們一起拍攝紀念照。其中,新郎及其男性友人都穿著傳統的蘇格蘭短裙。不僅如此,在喬治廣場、愛丁堡的車站和街頭,同樣可以看見身穿蘇格蘭傳統服飾的男性。由此可見,許多蘇格蘭人都以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為榮,獨立運動和民族主義思想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

在格拉斯哥音樂廳的牆壁上,懸掛著風格復古、刻有「給格拉斯哥以繁榮」這句英文字樣的徽章。我也曾在別處看見過這種徽章,不過另一幅標語「People make Glasgow」(人民創造了格拉斯哥)更為常見。自行車租借點、公園、建築物、電子廣告牌…,只要我從街頭走過,這句話就一定會映入眼簾。從中可以感受到蘇格蘭人的明確意志,即:不是依靠行政當局或他人來建設城市,而是由市民們作為主體參與其中,「大家一起來建設格拉斯哥」。正是這樣一種人民主權的精神及其實踐,為蘇格蘭獨立運動奠定了基礎。

蘇格蘭獨立與世界

在喬治廣場一角,人們演奏著蘇格蘭民歌、風笛與搖滾樂,一起合唱蘇格蘭國歌,傾聽他人主張獨立的呼聲。其中還有一位來自非洲甘比亞(Gambia)的友人,一邊敲著鼓,一邊用英語唱道:「非洲各國成功實現了獨立,蘇格蘭一定也能夠成功!」周圍的人們欣喜萬分,一起踩著鼓點聲跳起了舞。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推動了非洲殖民地的獨立進程。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一進程仍在蘇格蘭以及琉球延續。

在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影響下,世界各地追求獨立的人們都獲得了勇氣。在喬治廣場,我看見了掛有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州現位於西班牙東北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獨立公國。加泰羅尼亞曾經舉行獨立公投,但由於西班牙政府否決公投、接管地區政府,獨立目標未能實現。旗幟的車輛,想必是從西班牙遠道而來。車輛周圍的加泰羅尼亞人向蘇格蘭人分發傳單,就獨立的正當性進行交流。在加泰羅尼亞自治州,約有200萬人參加了追求獨立的遊行示威運動,並且不顧西班牙政府反對,在2014年11月9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但是,儘管贊成票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反對票,這次公投卻被西班牙憲法法院判定為「違憲」。正因為加泰羅尼亞人滿懷熱情地注視著蘇格蘭獨立運動,從中汲取了勇氣,他們才會下定決心,毅然舉行這次公投。

在我乘坐電車回到愛丁堡的途中,鄰座恰好坐著一位剛在喬治廣場參加過活動的加泰羅尼亞人。關於加泰羅尼亞獨立問題,他是這樣向我描述的:「加泰羅尼亞一直密切關注蘇格蘭的獨立進程,希望緊隨其後。西班牙巴斯克巴斯克自治區,位於西班牙西北部。巴斯克人民族意識強烈,在歷史上長期開展獨立運動。地區也展開了獨立運動,不過近年來,還是我們加泰羅尼亞地區的運動發展得更為深遠。我們之所以希望從西班牙獨立,一方面是因為加泰羅尼亞經濟繁榮,但西班牙政府從中攫取了大量利益;另一方面,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其他地區擁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文化及語言,這也是引發獨立運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們正通過在學校開設加泰羅尼亞語課程等方式,增強加泰羅尼亞人的民族意識。」

我踏上蘇格蘭的土地,置身於獨立運動的漩渦之中,一邊與蘇格蘭人交流,一邊將其與琉球獨立運動相互比較,思考今後的運動該如何開展。對我們琉球人而言,蘇格蘭獨立運動提供了豐富的啟示與經驗。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生活在殖民主義體制下的人們來說,「獨立」並非只存在於過去的歷史遺跡,而是一種具體的、行使自決權的方法,是立足於時代前沿的政治運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運動團體,都在蘇格蘭薈萃一堂。在這片被譽為「西歐民主制度之母」的英國土地上,人們將「獨立」視為實現地區和平、發展與自由的政治選項之一,圍繞其展開討論,並且通過投票方式行使自決權。

2014年12月,在冲繩國際大學,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舉辦了關於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研討會。這次會議的目的並不在於解釋蘇格蘭獨立公投,而是從「追求獨立的琉球人」這一當事人立場出發,圍繞蘇格蘭獨立運動進行思考,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為了實現琉球獨立,我們應該向蘇格蘭學習些什麼?如何在蘇格蘭人與琉球人之間搭建起合作的橋樑,共同推進獨立運動?

以獨立為目標,蘇格蘭已經持續展開了80年以上的政黨活動。這次公投並不意味著邁向獨立的步伐就此終止,相反地,新的征程即將從此起步。只要蘇格蘭人和琉球人相互扶持,實現獨立就不再是夢想。

蘇格蘭獨立公投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獨立運動尚未過時,依然在當今世界上持續展開。「對於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地區而言,獨立是一種解決問題、讓和平與發展得以實現的手段」,這樣的思想認識,正逐漸在全世界範圍內擴散開來。

蘇格蘭的歷史

為了學習蘇格蘭民族史,我曾經前往位於愛丁堡的蘇格蘭民族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構造特殊,參觀者只要一層層向上攀登,就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到「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的蘇格蘭歷史進程,並對此產生思考。博物館中介紹了為蘇格蘭獨立而奮戰的威廉.華萊士、羅伯特.布魯斯,發明蒸汽機的詹姆斯.瓦特,發明電話的格拉漢姆.貝爾,以及《金銀島》作者羅伯特.史蒂文森等蘇格蘭偉人的成就,展示了涵蓋蘇格蘭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種日用品,涉及的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宗教、生活、運動、興趣愛好等。從這座博物館中走過,就如同與蘇格蘭人面對面地進行交流。

在博物館之旅的末尾,我還看見了一些促使人思考「何為蘇格蘭民族」的展廳。有個展廳名為「離散原文為「diaspora」,意指離開原本的國家或居住地、散居在外的民族集團。的蘇格蘭人」,其中播放著關於蘇格蘭人的錄像。在錄像中,遷居世界各地的蘇格蘭人紛紛講述自己移居以後的生活,並且回答了「我的蘇格蘭身分認同是否有所增強」這個問題。根據最近一項在加拿大實施的調查,當地大約有420萬人認為自己是蘇格蘭人。

除此之外,隔壁還有另一個展廳,名為「來自同一個民族的500萬人的聲音」。展廳中同樣播放著錄像,身分各異的蘇格蘭人面向鏡頭,談論自己的民族屬性、自己所知曉的蓋爾語,自己喜歡蘇格蘭哪些地方、不喜歡哪些地方。從中可以看出,「民族」這一字眼並非單純的概念,而是擁有生命,鮮活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每一個角落。

在蘇格蘭,許多孩子們都會前來參觀博物館。博物館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傳承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場所,這或許也是獨立運動興起的原因之一。自從蘇格蘭陸地成型以來,蘇格蘭民族是如何構建社會、發展經濟,與世界建立聯繫,形成獨立的身分認同?在這座博物館中,孩子們可以進行系統、詳盡的學習與體驗。

所謂蘇格蘭人,是指使用蓋爾語或蘇格蘭語、共享歷史與文化,並且「自認為是蘇格蘭人」的人們。如今正在展開的蘇格蘭獨立運動,正是以這樣的蘇格蘭人為基礎。與此同時,獨立運動也將遷往世界各地的「新蘇格蘭人」納入其中,進一步擴大運動規模。在這座博物館中,「新蘇格蘭人」想必能夠對蘇格蘭的歷史與文化產生共鳴,孕育出「成為蘇格蘭人」的決心。博物館發揮了這樣一種社會功能,即:它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都能夠以「蘇格蘭人」的身分參加獨立運動,而非拘泥於「民族的血緣」。在獨立運動的中心──喬治廣場上,那位揮舞蘇格蘭國旗、高唱國歌的非洲甘比亞人,也同樣是「新蘇格蘭人」之中的一員。蘇格蘭人在文化、歷史方面的共同意識都十分深厚,這也使得移民與蘇格蘭人的同化成為可能。

在愛丁堡城堡自6世紀開始成為蘇格蘭皇家城堡,曾經是蘇格蘭歷史上的國家行政中心,也是愛丁堡乃至蘇格蘭的精神象徵。,我也圍繞蘇格蘭民族主義進行了思考。愛丁堡城堡的入口處樹立著兩座銅像,分別是與英軍作戰的威廉.華萊士和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在歷史上,這座城堡曾經被當作監獄使用,例如美國獨立戰爭中的俘虜就被押入城中關押。由此我聯想到,目前對琉球實施軍事統治的美國曾經和琉球一樣是殖民地,歷史上的美國人奮起鬥爭,方才從英國統治下贏得了獨立。在蘇格蘭的土地上,我獲得了這樣的領悟:美國本應對琉球的殖民主義問題及獨立運動懷有理解與共鳴,對其表示支持。

在城堡的博物館中,我看見了象徵蘇格蘭主權的「斯昆石(命運石)」斯昆石(Stone of Scone),又稱「命運石」或者「加冕石」,古代蘇格蘭國王加冕時使用的一塊砂岩。。這塊石頭和蘇格蘭國王的冠冕被一起擺放在強化玻璃櫃中展出,房間進出口都有厚重的鐵門,保管十分嚴密。斯昆石過去一直在蘇格蘭國王的加冕典禮上使用,1296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至1307年在位。因其對蘇格蘭人民的鎮壓,又被稱為「蘇格蘭之錘」。將其作為戰利品擄回英國,安置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始建於公元960年。英王加冕時的座椅下方,以此來彰顯「蘇格蘭已被納入英國支配之下」。1996年,英國將「命運石」歸還給蘇格蘭。

與之相似的是,19世紀50年代,日本政府也從琉球王國奪走了琉球與美、法、荷三國簽訂的友好條約原件,至今仍未歸還。這三份條約可以說是琉球主權的象徵,和蘇格蘭一樣,日本也應該將條約原件歸還給琉球。在蘇格蘭恢復主權的具體過程中,有許多經驗值得琉球人學習參考。

愛丁堡不僅有博物館和城堡,行走在城市街頭,隨處都可以看見數百年前的歷史遺跡。例如,距離我入住酒店不遠的乾草市場(Grassmarket)車站就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建築,在此基礎上擴建而成。而蘇格蘭議會大廈這樣的近代建築物,也與數百年前的城堡、墓地、石板路和房屋比鄰而居。就這樣,蘇格蘭人在日常生活中與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朝夕相對,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聯結,逐漸確立了身為蘇格蘭人的身分認同。

在喬治廣場中央,樹立著一座蘇格蘭代表性詩人、作家沃爾特.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1832)沃爾特.司各特爵士,蘇格蘭著名歷史小說家、詩人,出生於愛丁堡市,代表作有《艾凡赫》、《紅酋羅伯》等。的雕像,雕像底座上懸掛著一條橫幅,上書「與1314年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蘇格蘭在這場戰役中獲勝,為此後贏得獨立奠定了基礎。相隔700年的2014年」。在這場戰役中,羅伯特.布魯斯戰勝了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1284-1327),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的長子,1307至1327年在位。率領的英軍。從中可以看出,在2014年獨立公投的背後,人們對蘇格蘭歷史上的民族偉業懷抱著強烈的感情。正因為蘇格蘭人心懷自豪,不願接受其他民族的支配與管理,他們才於2014年9月舉行了這次公投。

就像蘇格蘭和英格蘭不是同一個國家那樣,琉球和日本也是兩個互不相同的國家。對於蘇格蘭和琉球來說,獨立是一項理所當然的權利。一般認為,國家必不可少的三個要素分別是「領土」、「國民」與「主權」。琉球王國曾經擁有琉球群島這片領土、以琉球人為中心的國民,以及自主決定國內事務的主權,具備了三個基本要素。但1879年以後,日美兩國占領琉球領土,強行奪取了琉球王國對國民的施政權。尤其是美軍基地內琉球領土的管理權,至今仍然掌握在美國政府手中。

直至今日,琉球人依然擁有主權。此處的「主權」,是指受到《聯合國憲章》、《國際人權公約》等國際法保護的民族自決權,日美兩國無法剝奪。琉球將從蘇格蘭獨立運動中汲取勇氣、學習戰術,在通往獨立的道路上逐步前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