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
甲辰年三月十五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琉球遠望 > 正文

首里城正殿大龍柱朝向何方?

「復歸」50年.被封印的琉球與恐懼的日本

作者 | 後田多敦 譯者 | 風花
後田多敦:作者1962年出生於石垣島,歷任《冲繩時報》記者、琉球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等職務,2021年就任神奈川大學國際日本學部歴史民俗學科教授。著有《琉球救國運動——抗日的思想與行動》(Mugen出版社,2010年)、《琉球的國家祭祀制度——其變化與瓦解過程》(Mugen出版社,2009年)、《以「海邦小國」為目標——從「史軸」批評角度出發的冲繩「當代史」》(Mugen出版社,2016年)等。
風花:

〔如須轉載,請先徵求《遠望》同意,並於文首註明出處,全文刊載(不得隨意更動內容)。〕

【編按】

琉球人為了紀念他們於1372-1789年間所曾享有的在中國引領的天下秩序裡長達五百多年的獨立地位,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舉行以重現中國冊封琉球新王典禮為主的「首里城祭」。這個節日凸顯了琉球曾長期作為中國藩屬國而獨立於日本之外,當然也屢受日本右翼分子的抗議與騷擾。2019年10月31日清晨,就在該年首里城祭期間、冊封儀式之前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首里城正殿、北殿、南殿等七棟建築物突然毀於一把無名之火,火燒面積超過四千八百平方公尺,約兩千件文物付之一炬。對於火災的起因,日本政府含糊以對,但對災後重建,則明確提出「以(日本)國家為主體」的重建方針。此議一出,立即引來關心本身民族未來的琉球志士之警覺與反對。其中,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比屋根照夫提出:琉球人必須深思熟慮,懷抱著「不再重蹈復歸(日本)運動覆轍」「冲繩復歸」又稱「冲繩返還」,指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的「治理權」(含行政、立法、司法等權),一併移交日本,重新建立日本治下的「冲繩縣」。此舉之法理基礎是在1951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時,日美雙方聯手發明的「剩餘主權」論。日本基於此論而同意將琉球由美國託管(暫時取得琉球治理權),但日本仍對琉球享有「剩餘主權」。其後由於美國對琉球的軍事占領引發當地民怨,日本政府趁機介入炒作,於是出現「復歸運動」。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訂《冲繩返還協定》,決定把冲繩移交日本。在屋良朝苗(本姓向,是第二尚氏王室之後;1968年當選美軍占領時期唯一一屆行政主席;「冲繩復歸」後,於1972年再當選冲繩縣知事,直到1976年任滿)等復歸派的努力下,美國在1972年5月15日正式將琉球的管理權移交日本。然而,「復歸」後,美軍在琉球的基地與特權文風不動,琉球人至今仍受其害,故比屋根照夫稱此為「覆轍」。的決心,投身到重建「民眾之城」的偉大事業中去;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代表親川志奈子更指出: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在「(日本)國家」的框架之中完成復原,而是與全世界的琉球人齊心協力,以我們琉球人為主體推進復原工作,重建琉球人身分認同的象徵——首里城。(見〈首里城浴火重生──琉球有識之士如是說〉,《遠望》2019年11-12月號合刊)

為了堅持「以國家為主體」,日本政府計畫依照其1879年併吞琉球國後刻意變造過的首里城正殿前大龍柱的方向,來進行此次重建。但琉球學者後田多敦指出:琉球國被日本併吞以來,具有琉球特質的事物不斷被否定、被改變,「琉球」逐漸成為「日本的冲繩」。而屹立在首里城正殿石階兩側、俯瞰正庭(實即朝向中國)的大龍柱,為「日本的冲繩」所不容,故大龍柱的朝向被改為相對而立,同時「琉球」遭到封印。但琉球國時代大龍柱「原本的朝向」史蹟班班可考,日本政府對真實的歷史感到恐懼,因此企圖掩蓋。後田多敦相信:無論如何,大龍柱終將恢復「原本的朝向」。

今(2021)年10月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27票贊成、0票反對、20票棄權通過了中國代表團提交的「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對享有人權的負面影響」決議,指出各種形式的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均對人權造成負面影響,強調「各國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土著人民的權利,確保土著人民的安全,……還原真相,重塑正義,追究施暴者的責任」。對此議案,日本代表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反對,只能棄權。在中國復興所促成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去殖民化已成主流。我們深信:首里城的大龍柱終將與臺灣一起,共同恢復「原本的朝向」!

2019年10月31日,首里城遭祝融肆虐,災後首里城大龍柱仍倖存。(圖片擷取自「冲繩觀光會議局」官網)

2019年10月31日,首里城遭祝融肆虐,災後首里城大龍柱仍倖存。(圖片擷取自「冲繩觀光會議局」官網)

自1972年美國將冲繩施政權「歸還」日本以來,明(2022)年就是50週年的節點。雖然這次「再兼併」現在被普遍稱為「復歸」,但實際上根據對1879年日本併吞琉球國的「琉球處分」以及日美兩國先後統治時期的歷史理解不同,對「復歸」的評價也存在差異。

「復歸」以來的50年間,「日本化」在冲繩社會強勢推進,席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方面,冲繩「原本的姿態」遭到否定和重新解讀。隨著首里城火災後重建工程啟動,圍繞正殿大龍柱朝向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首里城正殿大龍柱朝向問題的意義

首里城是歷史上的琉球國王城,因「琉球處分」於1879年被日本接管,在二戰末期的冲繩戰役中遭到毀滅性破壞。1992年,日本以紀念「復歸20週年」的名義對正殿進行復原(「平成復原」),其後首里城整體復原持續推進,2019年2月基本完成。但同年10月31日發生火災,包括正殿在內的八棟建築物焚毀,目前重建工程正在實施。

首里城被日本接管後的經歷,可與琉球的歷史脈絡相對照。建立在首里城正殿石階兩側的一對龍柱(通稱「大龍柱」),就是這段經歷的顯著象徵。龍頭位於柱頂,龍身即為柱身,這種造型目前只存在於琉球,可以視為「集琉球文化之大成」。進一步說,大龍柱也可以視為「琉球」概念的具象化。一般中國龍柱為盤龍,即「龍身環繞柱身」,而首里城的大龍柱是「把龍身作為柱身」。

日本併吞琉球之初,日軍企圖將大龍柱帶走,折斷、削短。大正末期,「冲繩神社」在首里城內建成,首里城正殿被當作神社拜殿使用。1928年修復正殿之際,大龍柱的朝向從面向西方(即朝向中國)被改為相對而立。當時改變朝向的原因已不可考,一說是「為了配合日本神社中相對而立的狛犬」。經由這一「改變」,「首里城已不再是王城」這一點,明確具體地顯示出來。

其後,在「平成復原」之際,日本聲稱「以復原1712年前後重建、1925年被確定為國寶的正殿為原則」,但卻根據《百浦添御殿普請付御絵図并御材木寸法記》(為1766-68年重修首里城正殿的紀錄,現藏於冲繩縣立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寸法記》)繪圖之誤讀,將大龍柱設置為相對而立,於是保留了1928年「改向」後的形式。換而言之,大龍柱在第一次日本殖民時期的「改向」從此固定下來。琉球人對此發起了強烈抗議,2019年正殿焚毀以來,民間要求恢復大龍柱「原本朝向」的呼聲日漸高漲。

首里城火災發生後,日本政府迅速反應,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首里城復原基本方針」,提出要「儘快復原國營公園事業之一的首里城」,「沿襲上一次復原的設計和工程」。也就是說,要和平成復原時一樣,將大龍柱設置為相對而立。

關於「平成復原」的不同見解,主要是圍繞針對《寸法記》繪圖的解讀方法。圖中將大龍柱繪製為相對而立,但琉球大學名譽教授西村貞雄以及市民組織主張,《寸法記》繪圖只是為了顯示尺寸比例,對龍柱朝向的描繪並非寫實。在其他描繪琉球國時代大龍柱的繪圖中,既有相對而立,也有朝向正面而立。

「平成復原」中採用的相對說,在實證上存在致命的缺陷。假設相對說成立,就必須解釋大龍柱若在《寸法記》繪製時期(1768年)相對而立,那麼為何會在日本接管後發現其朝向正面(向西),其間何時發生過改變?但相對說並未對這一點進行具體考證。反之,正面說則有攝影資料佐證。1877年,法國海軍少尉魯維特加(Jules Revertegat,1850-1912)一行訪問琉球,拍攝了當時的首里城照片,照片中的大龍柱就是朝向正(西)面。(見《冲繩時報》、《琉球新報》,2020年11月14日)當時日本並未接管首里城,琉球國王尚泰依然居住在城中。由此可見,大龍柱在琉球國王居住時期就朝向正面,「平成復原」的前提並不成立。也就是說,「相對說」是對《寸法記》繪圖的誤讀。

儘管魯維特加拍攝的照片否定了相對說的前提,負責首里城相關技術問題的「首里城復原技術研討委員會」依然固執己見,至今沒有進行修正。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內閣會議通過的「首里城復原基本方針」中提出「沿襲上一次復原的設計和工程」。

2019年10月31日,首里城遭祝融肆虐,災後首里城大龍柱仍倖存。(圖片擷取自「冲繩觀光會議局」官網)

2019年10月31日,首里城遭祝融肆虐,災後首里城大龍柱仍倖存。(圖片擷取自「冲繩觀光會議局」官網)


大龍柱終將恢復原本的朝向

琉球國被日本以「琉球處分」兼併以來,具有琉球特質的事物不斷被否定、改變,琉球逐漸成為「日本的冲繩」。屹立在首里城正殿石階兩側、俯瞰正庭的大龍柱,集聚了琉球之「氣」,是琉球力量積累的象徵,想必為「日本的冲繩」所不容。大龍柱遭到日人折斷、削短,就如同「琉球」的歷史與文化遭到否定;大龍柱的朝向被「改變」為相對而立,就如同「琉球」本身遭到封印。或許,這就是琉球人不斷發起抗議的原因。 

琉球國正史《球陽》全稱《球陽記事》,琉球國三部官修編年史之一。「球陽」是對琉球的美稱。中記載,首里城選址是「龍之由來,氣脈所鐘之地」「琉球」之名由「流虯」而來,原意就是在海中游動的龍。,正殿、各門以及殿前輦道的方向十分重要,「決勿改向」,從中可以看出作為首里城象徵之一的大龍柱朝向的意義。日本政府以及遵照其意向參與復原的「專家」,或許也是因此才執著於未經嚴格考證的相對說。對他們而言,大龍柱的朝向並不是歷史事實問題,而是一種封印「琉球」的方法。首里城必須是日本的國營公園(而非琉球王城),「琉球」也必須是日本的冲繩縣,而大龍柱象徵著應當被否定的「琉球」,因此決不能恢復為「琉球原本的姿態」。

然而,「復歸」以來將近50年,日本政府依然沒有成功封印「琉球」。即使日本對琉球經濟、社會進行控制,配備自衛隊強化武力威懾,這種統治也不可能長久持續。歷史已經證明,長期掩蓋事實需要耗費巨大的力量,但要揭穿假象,可能只需要一點動力就能實現。

如果日本繼續以政治判斷為優先,罔顧歷史事實,「琉球」與「日本」之間圍繞大龍柱朝向的交鋒還將進一步持續下去,而且不會僅僅停留在大龍柱問題上。大龍柱問題可以說是琉球與日本之間關係的象徵,琉球國時代大龍柱「原本的朝向」,就是「琉球處分」以及日本統治和同化政策缺乏正當性的證明。日本政府或許正是對這一點感到恐懼,因此製造假象,企圖掩蓋事實。無論如何,大龍柱終將恢復「原本的朝向」。

首里城在經歷1928年修復工程後、2019年發生火災前的正殿前大龍柱。(圖片擷取維基百科)

首里城在經歷1928年修復工程後、2019年發生火災前的正殿前大龍柱。(圖片擷取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