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
|
甲辰年冬月初八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討論區 > 正文

為什麼現在的春晚小品不好看?——我們應當重視「接地氣」的重要性

Chen

lV.0 吃瓜群衆 收藏作者 2023-10-31 17:20

 自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開播以來,收看春晚於中國大陸的普羅大眾而言就像圍爐一樣,成了除夕夜的「標配」。而春晚中的小品節目作為一種反應市井小民生活與精神的表演形式,深受觀眾喜愛,堪稱「春晚的靈魂」所在。然而,近年每到春節前夕,總有個話題各大社群平台引發熱議——「為什麼現在的春晚小品不好看了?」

點開Bilibili趙本山春晚小品合集中每一部視頻的評論區,不乏對這個問題的正反意見與相關討論。有些網友認為,小品並沒有變得「不好看」,只是人們在「人人都是斷子手」的自媒體時代中「笑點變高」了;也有些網友認為,原因在於近年各類喜劇類綜藝叢生。

然而,上述兩個常見觀點並不能解釋:何以過去的春晚小品總能逐年產出大量的金句與段子,幾十分鐘的表演往往承包大眾一整年的笑點,現在的小品卻不能。不僅不能,現在的春晚小品經常被指責充滿「爛梗」,為了迎合「主旋律」而「強行昇華」、「刻意煽情」。

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曾二十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小品演員趙本山身上探索答案。

根據曾和趙本山多次搭檔演出春晚小品的宋丹丹所言,趙本山的小品之所以大獲好評、歷久彌新,既因為趙本山天賦過人,也因為趙本山早在赴京登台前已在東北歷練數十年,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趙本山的「雙腳從沒離過地」。

確實,回顧趙本山的春晚小品發現,這些作品都是從東北黑土地裡發芽、茁壯而成,並始終以底層百姓為主角。而他本人飾演的角色也無一例外是底層小人物。可以說,趙本山的作品之所以至今廣受好評,主要原因在於:作為小品創作者與要角的趙本山,他的「雙腳始終接地」,始終堅持「出於市井,面對市井」。

接地氣,通民心,才能幹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人事。「雙腳離地」不光可以為「何以春晚小品不好看」提供一個合理的答案,也可以用以評價學術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的高下優劣。

唯有實事求是地做調查、搞研究,才能發現「真問題」;也唯有發現了「真問題」,才能對問題提出有實益的「好辦法」,進而指導實踐,幹成人事。

趙本山經典小品《賣拐》裡,「雞賊」的賣拐大爺為「哄騙」另一位行走自如的大爺購買拐杖時說道:「雙腳離地了,病毒就關閉了,聰明的智商又佔領高地了。」這位賣拐大爺的形象,與部分當代學術研究者如此相似。

這些「雞賊」的研究者先是不能或不願實事求是地探索「真需求」、「真問題」,只按照自己的心意或需要製造「假問題」,討論「假議題」,再藉著知識分子的光環向政界、向民間推銷自己不合時宜,毫無實益的敘事與辦法。更可怖的是,不少研究者不僅習慣「雙腳離地」,還在「雙腳離地」中共享知識分子的優越感,儼然以「不接地氣,不通民心,不幹人事」為尚。

事實上,當學術研究者和主流學界的「雙腳離地」,「背對市井,面向利益」了,在高地示眾的只有知識分子的自作聰明與自命不凡,跌入低谷的則是老百姓對知識分子的期待。

當一個社會裡,知識分子再不能「出於市井,面向市井」,再不能實事求是地發現、直面、分析、討論、解決「真問題」,那麼這樣一個「斷根」的社會群體,將不再具有任何存在的實質意義,也終將被百姓拋棄。

願「接地氣」的重要性能被廣泛認識,也願各領域菁英,尤其是那些滿嘴為國為民的菁英,都能以此自律,蕩清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