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
甲辰年三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琉球遠望 > 正文

走訪臺灣「再皇民化」現場(下)

作者 | 松島泰勝 譯者 | 林彩美
松島泰勝:龍谷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琉球民族遺骨返還研究會代表。
林彩美:《戴國煇全集》整理人、中譯者。

二、全臺各地抗日——彈壓虐殺  日本未曾謝罪

位於臺中市的寶覺禪寺,被譽為「臺灣的靖國神社」。該寺院內,有李登輝署名的「靈安故鄉」碑,與日本東鄉神社宮司(譯者按:神社住持)署名的「英靈鎮魂」碑等各慰靈紀念碑。「英靈鎮魂」碑的日文說明文字記述如下:

 

正當化靖國合祀

「靈安故鄉(英靈啊,請安眠於故鄉吧!)英魂碑,將永誌陣亡戰友之忠義以及偉勳事蹟,並對後世子孫廣為傳揚其前人的大和勇武精神而盡力」,是該碑建立的目的,並且該碑係紀念「臺灣依日臺過去的歷史而成為日本殖民地時,臺灣人於大東亞戰爭期間,以日本陸海軍的軍人軍屬身分參戰而命喪沙場(譯者按:原文寫為「散華」。日文把為日本擴張戰爭而死,美化稱為「散華」,即如櫻花散落之意)的三萬三千餘柱英靈之鎮魂慰靈碑。諸靈包括在日本皇民化教育的號召下,於日本危急存亡之際前赴戰場的高砂義勇隊、陸海軍特別志願兵,更包括了要求臺民盡其日本國民義務的徵兵令所徵召,而參加大東亞戰爭南方諸戰場等各戰區的臺灣原日本陸海軍人軍屬共計二十萬七千餘名的戰友,以及一些有臺灣關係的日本陸海軍人軍屬等戰友。…(略)日本將諸靈奉為靖國神社合祀的對象,乃於例行的春秋大祭敕使前來祭拜,並秉持最高的禮儀代表日本國民對其致上誠摯的禮敬。」

其「大和武勇」、「大東亞戰爭」、「散華」、「英靈」、「戰友」等詞彙,顯然在美化日本的擴張戰爭、正當化日本對臺的皇民化教育;日本將這些亡魂合祀於靖國神社的意圖,我們從該石碑可清晰讀到。編按:李登輝等人於1990年設立的「靈安故鄉」碑,同時刻有中、日文碑記,但二者頗有出入。相較於上述日文版內容,中文版則媚日情懷比較隱晦,文中雖提到二戰結束時臺民「以軍犯經聯軍處死者有二十六人」,顯示起碼有部分臺民曾和日本站在一起欺凌祖國同胞,但未敢明倡大和魂,而且強調「自民國二十六年七月盧溝橋事變引起中日之戰,…臺灣青年生於亂世被捲入漩渦之中,經日本政府以軍人軍屬徵赴戰地者二十餘萬人,其中陣亡者有三萬三千人之譜,另四千多人因日本敗戰後成為餓殍疾亡」。若將上述日文碑記再對照於另一中文「招魂碑序」,則立意落差尤大。「招魂碑序」曰:「我中華民族之遭列強侵凌,始於清末,尤以甲午割臺之役為烈,不僅海表河山淪於異族,炎黃子孫披髮左衽,二次大戰之際,且慘遭日軍強徵遠遣南洋,親冒鋒鏑,戰死他鄉,或為島隙叢林之殍,或成海上漂流之鬼…」。顯然,1990年「靈安故鄉」日文碑記已偷渡臺日一體的扭曲史觀,李登輝等人已在為今日臺灣的「再殖民化」打基礎。

苗栗縣(通霄)的虎頭山頂上,有一處日俄戰爭當時(譯者按: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軍通信兵監視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航行臺灣海峽的據點,這裡立有表彰此處曾對日本的勝利作出「貢獻」的解說板、大砲以及紀念碑。這說明臺灣對日本擴張的軍事貢獻可上溯到日俄戰爭。

作者攝於苗栗縣虎頭山公園的臺灣光復紀念碑,即昔日日軍監控波羅的海艦隊的據點。

作者攝於苗栗縣虎頭山公園的臺灣光復紀念碑,即昔日日軍監控波羅的海艦隊的據點。

 

武德殿和八田與一

臺南市有一棟日本為了強化其殖民地統治的「武士道」教育據點而興建的武德殿;經過整修後,武德殿現被用作忠義國小的禮堂。日本戰敗前,該小學所在地是臺南神社的一部分;此外,神社社務所也被重建起來。但這裡所有的解說板全無批判日本殖民統治的隻字片語。忠義國小附近,還可看到戰時設置的「愛國婦人館」也已重修。

八田與一是戰前建設烏山頭水庫(譯者按:1920年興建,1930年完工)的技師。當年八田一家居住過的房舍,今已整修重建為「八田與一紀念館」,並把他頌揚成「聖人」一般崇高偉大。紀念館旁,還有一條命名為「八田路」的道路。八田的銅像、以及八田夫妻的墳墓周邊,也像神社那樣設有石燈籠、參拜道、洗手亭等等。

臺灣表揚像八田這類日本人的事蹟,其結果,就是令日本內部流傳著「今日臺灣乃昔日日人建設之功」這樣妄自尊大的言論。其實,戰前日本之所以竭力開發臺灣,實乃為了完成其殖民地統治,而臺灣經濟利益大部分還流向了日本。所以,臺灣能有現在的局面,不用說當然是靠臺灣人自己的努力。

愛國婦人館整建後,成立臺南創意中心。

愛國婦人館整建後,成立臺南創意中心。

 

西來庵事件

在日本,臺灣被認為是「親日」之島。實際上,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展開過無數次的激烈抗日運動。新竹縣(北埔)秀巒公園就立有一個抗日紀念石碑,上面記述著發生於1907年,客家領袖為抵抗日本極盡殘虐的殖民統治所領導的抗日事蹟(譯者按:即北埔事件)

日本統治時期最大的抗日運動,則是發生於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譯者按:又稱為噍吧哖事件、余清芳事件)。去年(2015年)為該事件發生的一百週年,臺南市政府設立了有關該事件的資料館——噍吧哖事件紀念館。該抗日鬥爭發生的背景原因,為伴隨日本殖民統治而來的經濟剝削、資源掠奪、強制(蔗農)從屬於製糖廠、貧富懸殊等問題。

依1910年實施的林野調查結果,臺灣凡是提不出土地所有權證明的土地,即被總督府視為「無主地」而予以強奪。總督府又以法律制裁、思想控制、高等教育的限制等高壓手段進行殖民統治,廣泛侵害臺民的自由與人權。噍吧哖抗日運動的目的,即在把日本殖民政權逐出臺灣,實現「大明慈悲國」的平等社會。此外,該事件之所以發生,亦有受到1911年中國大陸辛亥革命成功所影響的說法。

事件中,臺灣住民以手製的簡陋武器,對抗日軍近代先進武器的彈壓。結果,臺民不分男女老幼,共有2833人遭到日軍殺害。另有一說,被虐殺的人數其實三倍於此。事後,設置於臺南的臨時法院將1413名被告中的866人判處死刑,但因人數之高遭到日本內地的批判,最後以132人被處死收場。

在噍吧哖事件紀念館入口處的公共藝術——「靜默之聲」,作品鑲嵌了2833塊在地紅磚以代表在事件衝突中可考證的受難者,然而,館方卻於園區中植種日本櫻花。

在噍吧哖事件紀念館入口處的公共藝術——「靜默之聲」,作品鑲嵌了2833塊在地紅磚以代表在事件衝突中可考證的受難者,然而,館方卻於園區中植種日本櫻花。


噍吧哖事件紀念館中,可看到一幅抗日運動領袖余清芳被日本政府逮捕處刑前的照片。雖然兩腳上了腳銬酷刑,余清芳猶兩眼睜大直視前方,以示其抗日乃正義之舉。此外,西來庵事件中,臺民於戰鬥時各攜護符,也顯示其宗教要素。藉由「貨物崇拜(cargo cult)」驅逐殖民地統治權力,以樹立「千年王國」的運動,在太平洋諸島也曾經有過,且後來發展成獨立運動。(譯者按:作者引用「貨物崇拜」,係強調余清芳等人利用民俗迷信,是民間組織群眾投身反抗運動的一種很普遍的作法。)

由於臺民激烈的抵抗運動,日本政府才終於把對臺的殖民地統治政策,由「內地延長主義」轉變為「同化主義」。然而,日本殖民時期,臺民在包括霧社事件在內的眾多抗日運動中,遭到了日本政府的虐殺,日本政府卻從未對加害者追究責任,也未曾謝罪。所以可以說,臺灣的再皇民化是極不負責任(譯者按:由於主導再皇民化的是媚日臺獨,所以「極不負責任」只是作者比較含蓄的表達,實際上乃自輕自賤之舉)的歷史修正主義。

 

三、「臺獨」親日美、反中國——聆聽多元  尋找琉球和平之路

臺灣的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一般認為是個臺獨派。臺灣獨立與琉球獨立有何不同?

戰後,蔣介石在臺灣開始了其軍事獨裁體制(譯者按:應是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宣布戒嚴以後),抗拒此一體制的人們便亡命日本或美國等地,揭竿反抗蔣介石、國民黨政權,一部分展開了所謂的「臺獨」運動。

1972年日中(譯者按:北京方面)關係正常化,中華民國政府(臺灣方面)與日本斷交。接著,1979年美中(譯者按:北京方面)恢復國交,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斷交,「中(臺灣方面)美共同防禦條約」換成了美國的「臺灣關係法」,美軍基地撤出臺灣。臺灣在國際上孤立,可想而知,為了抗衡北京政權,就會強化與日美的關係而在政治上走向獨臺。自1980年代後半,臺灣政府即顯現出親美日、反中國的獨臺特徵,而鼓吹獨臺的旗手則是臺灣的新興資產階級。(譯者按:原文誤植為「台独」處,已經作者同意改正為「獨臺」。)

 

李登輝的主張

提倡臺灣獨立的李登輝,自1991中華民國憲法修正以來,提出中國與臺灣的關係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李主張,臺灣已事實獨立,所以「沒有必要宣言臺灣獨立」(見李登輝《新.台湾の主張》,2015年,PHP研究所出版;以下引文同)。這樣的立場被稱為「臺獨」(譯者按:原文誤植為「独台」處,已經作者同意改正為「臺獨」)。蔡總統、民進黨同樣也持這樣的觀點。

關於日本的「安全保障」,李登輝有以下的談話:

(對於2014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透過釋憲解禁其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安倍首相的決斷對東亞安定大有貢獻是無可置疑的。這個決定應該也會給臺灣帶來正面影響」;「日美同盟始終很重要,日本集體自衛權的解禁,可使兩國關係更加緊密」;「臺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安倍首相所決斷的集體自衛權行使許可,是其最終目標——修憲、特別是修改憲法第九條——的第一步。日本走向獨立自主的國家這件事,同時關係著亞洲的區域和平與安定。臺灣及亞洲各國歡迎並期待『日本的再生』」;「我們不可忘記,日本以其精神文明與道德,也是唯一可領導亞洲的國家。完成明治維新的日本,作為東亞文明的融合地,日本至今猶是臺灣應學習的偉大兄長。

另外,李登輝還在2015年於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上,陳述「尖閣列島(譯者按:即釣魚臺)是日本的」。

 

李登輝對日本的期待

李登輝對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同盟體制、修改日本憲法都給以正面評價,並承認日本領有尖閣列島,期待日本成為亞洲的精神領袖。此外,他還讚美武士道精神以及日本對臺殖民統治,贊成臺籍日本兵受到靖國神社合祀。李登輝總統任期內臺灣教科書的右傾化(對日本殖民時期抱持肯定的正面評價)發展,也有促使臺灣年輕的「親日」者增加之說。總之,李登輝不只對臺灣的民主化(譯者按:應該是民粹化)、同時還對臺灣的再皇民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臺獨的理論及路線領袖李登輝,其對日本的認識、以及對日本安保政策等等的看法,其實與琉球獨立理論大相逕庭。臺獨與琉獨有著如下的差異:前者於政策性地推進臺灣再皇民化的同時,對日美同盟體制、日本集體自衛權給以高度評價;意即,臺獨認可冲繩美軍基地的存在意義。而後者則批判日本的殖民統治,目標是琉球去殖民地化,以及日美兩軍基地撤離琉球。琉獨的目標,在基於國際法所保障的人民(民族)自決權而實現獨立;相對的,臺獨則是要叛離中國,希求強化與日美在政治、軍事上聯手合作。

蔡總統企圖讓臺灣加盟旨在封鎖中國的多國經濟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並增加對美軍購,實施推進臺灣與東南亞諸國經濟關係的「南向政策」,壓縮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蔡就任總統後,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官方對話就斷絕了。

 

太陽花學生運動

除了民進黨之外,從2014年「太陽花學生運動」中浮出的「時代力量」,也標榜臺灣獨立。以著有《新しい台湾—独立への歴史と未來図》一書譯者按:該書係與宗像隆幸合著,東京:弘文堂,1990年。的作者王育德為核心,以1960年設立於日本的臺灣青年會為基礎,成立了「臺灣獨立建國聯盟」。該組織將據點設在日本、美國、歐洲、加拿大、臺灣,展開獨立運動,致力於將臺灣由「中華民國」改為「臺灣共和國」。(譯者按:臺獨聯盟應是1970年由四個海外獨立運動團體——日本的臺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委員長辜寬敏〕、加拿大的臺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美國的全美臺灣獨立聯盟〔1966年成立,主席蔡同榮〕、歐洲的臺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以及島內的臺灣自由聯盟——共同組成,總本部設於美國紐約,第一任總本部正副主席分別為蔡同榮、張燦鍙。其中,日本的臺灣青年獨立聯盟前身,即為王育德於1960年成立的臺灣青年社;該社於1963年改名「臺灣青年會」。)此外,則如「臺灣民政府」、「大日本帝國重建政府」等民間組織,也在進行臺灣的再皇民化與獨立運動。

主張臺灣獨立的臺灣人除了推動臺灣本身的再皇民化,同時也企圖強化臺灣與日本的歷史及政治關係。臺灣與此立場不同的陣營,則有反對祖靈(譯者按:指高砂義勇隊等原住民臺籍日本兵陣亡者)合祀於靖國神社的立法委員高金素梅,以及研究日本殖民統治問題、批判臺灣此刻再皇民化風潮的中華琉球研究學會等等的研究者團體。

我希望能冷靜聆聽臺灣的各種聲音,重新凝視琉球與臺灣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關係,並建構有助於琉臺彼此和平發展的島際關係。

8月11日,作者來到牡丹社事件發生地。礙於日軍所建立的墓碑上寫著令人討厭的「『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作者只好勉強避開墓碑斜跪,來禮拜遇害的琉球先人。

8月11日,作者來到牡丹社事件發生地。礙於日軍所建立的墓碑上寫著令人討厭的「『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作者只好勉強避開墓碑斜跪,來禮拜遇害的琉球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