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
甲辰年三月廿十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琉球遠望 > 正文

喚醒琉球主體意識 有待中國復興

作者 | 吳啟訥
吳啟訥: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

〔如須轉載,請先徵求《遠望》同意,並於文首註明出處,全文刊載(不得隨意更動內容)。〕

琉球:美國國家戰略的犧牲品

冷戰期間,美國把琉球作為對日本的誘餌,當美國需要利用日本時,它就利用琉球給日本一點好處。美國反悔二戰結束前夕與蔣介石有關「中美共管琉球」約定的關鍵是冷戰。冷戰形成以後,美國內部對蔣介石一直有個評價,即認為他是個太具有中國心,還帶有一點「赤色」(編者注:冷戰時期全球分裂為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赤色」即後者的代表色)的人。在美國看來,西安事變後蔣與共產黨合作,是因為他一直有「赤色」的底子。美國人認定,蔣介石是民族主義的、反民主的、反進步的,所以,他提出「中美共管琉球」的提議,隱藏著他的擴張野心;在蘇聯勢力繼續向南擴張的情況下,將琉球交予蔣介石恐有危險。

冷戰體系是對二次大戰「反法西斯戰爭」結果的根本否定,而這個體系是在美國推動下而成的,也就是說,美國從一開始就是「二戰秩序」的破壞者。美國一直想方設法破壞二戰以後形成的國際秩序,而琉球、臺灣和朝鮮正是美國設想的突破點。以朝鮮戰爭為例,我們一般對朝鮮戰爭的認知是金日成發動了進攻,卻不曾想過金日成為什麼要發動進攻。真正的原因在於美國沒收了整個朝鮮半島範圍的民主選舉,因為它知道自己扶持的李承晚不會當選,而李承晚一直有「北伐」的圖謀,遂引起金日成政權被消滅的憂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其實是站在美、日的角度去思考朝鮮戰爭的起源,我們在所謂「冲繩返還」議題上也是如此。「冲繩返還」議題的主導者是美國而非日本,日本只是美國冷戰戰略裡的一個工具。為了達到破壞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目的,美國人不斷餵養日本好處,最終使琉球成為犧牲品。美國人認為琉球的意義在於戰略和軍事層面,因此他們堅持留下在琉球的美國軍事基地;琉球的民政事務對美國人而言並沒有太大意義,所以美國樂於將這個燙手山芋交給日本。

二戰之後,琉球在行政上脫離日本,但並未實現民族獨立。琉球現代民族意識的內容非常複雜,從194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琉球人不是直接訴求「琉球獨立」,而是希望先回到所謂的「祖國」——日本。這其中的原因是,美、日兩國相較之下,琉球人對於美國這個雙重侵略者更加反感,他們只能先求琉球「回歸日本」。此時,琉球的民族意識有了第一層的覺醒,但民族意識的核心尚未覺醒。這點不僅被美國人所利用,也被日本當時的統治者利用了。

日本近代的侵略文化裡一直在貶抑和否認「琉球主權」,在日本統治琉球的過程中,它耗費龐大的精力去消滅琉球民族意識。琉球曾經萌生近代國家的概念,並希望可以透過跟各國交往來建立自己的主體性,但這些想法被日本人扼殺於萌芽階段。正因為日本一直有將琉球重新納入囊中的目標,於是琉球就成為美國誘使日本加入冷戰體系,成為美國對抗蘇聯和中國的馬前卒的誘餌。所以,「冲繩返還」的主導者不是日本,而是美國,我們的思考重點應該是美國的角色,以及美、日之間的利益交換。


琉球知識分子可貴的反省深度與民族意識

21世紀的今天,部分琉球知識分子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並掙脫了美國、日本精神殖民的枷鎖。這些知識分子不僅認為應當恢復自己的民族歷史與民族尊嚴,也反省在美、日雙重殖民過程中,琉球人作為受害者和加害者的雙重角色。歷史上遭受殖民侵略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都曾有類似的雙重角色,但他們絕大多數都沒能做到如琉球知識分子一樣的深刻反省。以印度為例,印度是英國殖民侵略的受害者,但在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史上,一些印度人也在中國、東南亞、非洲和美洲扮演過加害者的角色;不過今天印度知識分子只強調自己是受害者,從來不談論印度菁英曾經做過英國殖民者的幫兇,參與迫害其他亞洲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歷史,這就意味著印度在民族覺醒的路上仍然停留在前殖民宗主恩賜的里程裡。儘管現在印度因為國際政治處境萌生主體意識並開始消極對抗美國,但這尚不意味印度人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

印度的例子反襯琉球知識分子的可敬。可敬之處在於他們開始對琉球在歷史上曾扮演的角色做出深層次的理解和詮釋。他們看出琉球籍日本兵在戰爭中最深層的一面,即日本帝國主義擴張與美國所發動之戰爭的雙重受害者。當琉球年輕人作為日本炮灰的時候,他們所扮演的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這種悲劇,不在於自己的道德有問題,或者他們每個人人性中的頑劣或邪惡,而在於他們在思想上完全被日本帝國主義洗腦,因而成為多重的受害者。

今天臺灣的問題在於,臺灣明明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受害者,卻把自己當作是日本的盟友與至親。儘管日本殖民臺灣沒有殖民琉球的時間長,但是臺灣知識界對日本殖民的反省是遠遠不夠的,而這意味著,臺灣在美、日殖民統治中受害程度很深,而且到今天為止還在繼續加深。這在當代世界政治裡非常特殊的一個狀態,遠不同於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具有被殖民經驗地方的現況。以韓國來說,韓國人的民族意識覺醒和對美、日殖民的反抗要比臺灣的規模大得多;又比如印度,儘管印度人的民族意識尚未真正覺醒,可是他們已發展出國際政治上的印度主體意識。只有臺灣處於曾為受害者和加害者的雙重角色,現仍繼續自我殖民的特殊狀態。充斥於臺灣政治、社會、文化中對強勢政治、強勢文化的依附心態與依附現象,在在顯示臺灣還不具備真正的主體意識。以今年以來的俄烏衝突為例,臺灣除了一家網路媒體之外,其他所有媒體都變成美國電視台的分台,臺灣報紙都變成美國報紙的分報,完全看不到任何真正的臺灣主張。大把大把的臺灣人在高談所謂「臺灣主體性」之際,根本就忘了此前烏克蘭不但拒絕在臺設立辦事處,並且把它的武器──尤其是核心武器技術──賣給被臺獨人士稱為「中國」的那個「敵對國家」;不僅如此,今天中國海軍裝備和空軍裝備技術的重大提升,在相當程度上是靠烏克蘭的燃氣輪機。在「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幾乎成為全島共識的情況下,假如真有「臺灣主體」意識,臺灣社會怎麼會盡是一面倒支持烏克蘭的聲音呢?

琉獨和臺獨的相異處在於,琉獨具有完全的正當性,而臺獨並不具有正當性;琉球獨立是要追求去殖民化,而臺灣獨立是要追求再殖民化。臺獨的目標是要完全拋棄臺灣人民的主體性,讓臺灣臣服於美國和日本,匍匐於冷戰體系之下。琉球對臺灣來說是一面鏡子,雙方共同具備遭受殖民壓迫的經驗,但雙方在覺醒和反抗的方向上卻背道而馳;雙方在冷戰的架構下都是受害者,但臺灣居然自認是受益者,還要繼續延續冷戰架構,繼續損害臺灣人民、全體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上所有反抗美國霸權的人民的利益。臺灣的覺醒之路還很長,而島內的有志之士需要支持琉球人民的事業,並相信琉球菁英的民族意識覺醒是終能燎原的星星之火。

臺灣民意基金會於2022年3月22日公布的「臺灣人怎麼看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民調結果顯示,73.2%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沒有正當性。由此可知,在俄烏衝突中支持烏克蘭幾近為一個「臺灣共識」。

臺灣民意基金會於2022年3月22日公布的「臺灣人怎麼看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民調結果顯示,73.2%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沒有正當性。由此可知,在俄烏衝突中支持烏克蘭幾近為一個「臺灣共識」。(圖片取自「臺灣民意基金會」)


中國大陸:終結美國殖民秩序的關鍵力量

中國大陸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的反法西斯、反納粹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也是世界範圍內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鬥爭的長期支持者。中國大陸對第三世界的支持,在很長一段時間是與蘇聯合作進行,但在蘇聯內部經歷過劇烈西化並最終導致自身解體後,中國仍繼續延續其外交政策中反帝、反殖的價值。雖然在1978年以後這個反帝、反殖的價值不再以全面直接援助的方式進行,但在臺灣議題以及亞、非、拉美、太平洋諸群島人民利益相關的議題上,中國正在用包含「一帶一路」在內,投注於支持第三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方式來踐行之。

「一帶一路」有效對抗著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再殖民化過程。中國推行「一帶一路」之後,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反抗和重建才深入到經濟層面,甚至將要發展到文化層面。此前第三世界的反抗,基本上是對於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有形壓迫的反抗,而且因為這些新興國家在經濟上處於非常弱勢的狀態,這個反抗自然受到非常大的制約。中國的「一帶一路」是要進一步從經濟方面謀求第三世界人民的自主和獨立,我們目睹很多非洲國家,部分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帶動下逐步工業化、享受工業文明和都市生活的過程。其實早在「一帶一路」之前,中國就已經展開援助和支持第三世界經濟發展的計畫,近70年來,中國的努力改變了數以十億計的人類生活,這些地區的現代化並不是在西方的模式下,而是在中國的幫助下或者借鑑中國獨立自主的發展模式下進行的。

相較之下,臺灣島、琉球群島乃至於日本列島的經濟,在日本和美國的宰制下呈現著邊緣化的樣貌。近年來,我們在親歷的現實生活中,正感受到這幾個島嶼區域的人們生存狀態的下滑,經濟前景遠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在過去二、三十年中,上述地區裡有不少人發現自己的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前景與中國大陸密切相關,開始投身於推進東亞區域經濟自主化的工作。但是美國為了維護其宰制世界的殖民秩序,不斷破壞中國周邊區域擺脫經濟邊緣化、推進經濟自主化的努力,幾位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及中日貨幣互換的日本政經要員之死,背後就有某個區域外大國的巨大身影。

由於美國以往長期維持的殖民秩序正受到實質動搖,而美國又疲於應對爆發在世界各地的危機,因而只能在焦慮感的驅使下,拆東牆,補西牆,對撼動殖民秩序的力量進行全面而激烈的打壓。實際上,今天的俄烏戰爭背後的緣由是美國及附庸於它的北約的極限擴張。美國對俄羅斯的極限擠壓導致俄羅斯忍無可忍,起而反抗。當然,在一個角度看,俄羅斯的反抗與它無法有效應對全球化有關。俄羅斯其實一直很想融入全球化與西化的過程,但由於美歐非常忌憚俄羅斯的復興,導致俄羅斯在國際政治和經貿方面始終受到排擠。與此同時,中國並不是用臣服、討好的姿態,而是用獨立自主的方式進入歐美主導的世界體系,這個方式給包括俄羅斯在內世界上任何想要反抗美國霸權的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現在,少量的印度知識分子已經有所覺醒,他們認為印度應該效仿中國的模式,而印度外交政策的前景在於與中國合作,而不在於延續它對抗中國的傳統。儘管與琉球知識分子相比,印度菁英的覺醒比較晚,但是它仍具有一定意義。1962年發生中印邊境衝突時,印度最進步的勢力是印度共產黨,但該黨在邊界議題上完全站在殖民化的印度當局一邊,也就是說,當時的印度共產黨不僅把英國劃定的無理邊界當作印度主權國家的邊界,還要去維護印度從英國那裡繼承的殖民利益。印度共產黨尚且如此,其他知識分子基本上沒有覺醒。時至今日,印度鄉村社會當中的共產主義活動有所增加,印度的民族主義出現脫離英國影響的端倪,部分印度菁英開始察覺印度真正的利益所在。

2022年5月26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北約多次公開表示,北約作為區域性聯盟的定位沒有變化,不尋求地理突破,也不尋求到其他地區擴園。但近年來北約卻不斷進入亞太地區,一些北約成員國不停派飛機、軍艦到中國周邊海域搞軍事演習,製造局勢緊張、挑動矛盾。汪文斌強調:「北約已經搞亂了歐洲,不要再企圖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2022年5月26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北約多次公開表示,北約作為區域性聯盟的定位沒有變化,不尋求地理突破,也不尋求到其他地區擴園。但近年來北約卻不斷進入亞太地區,一些北約成員國不停派飛機、軍艦到中國周邊海域搞軍事演習,製造局勢緊張、挑動矛盾。汪文斌強調:「北約已經搞亂了歐洲,不要再企圖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當代世界政治的諸多現象,可以使我們警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扮演的角色。美國並沒有維護反法西斯戰爭所留下的相對合理的世界秩序,相反地,它始終不擇手段地維護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秩序,使之不斷延續。

 

中國統一將解開臺、琉殖民統治枷鎖

殖民統治的一種常見經濟型態是色情經濟,而這種經濟完全無法使被殖民者實現經濟自主。殖民者每到一處,必定對他所侵略的地區施加非常沉重且廣泛的性壓迫。歷史上,日本殖民者在其所到之處都是這麼做的,美國殖民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基本上,任何美軍占領或美軍駐紮的地方都存在類似的經濟型態,琉球也不例外。琉球的整體經濟存在著被壓迫、被剝削、被羞辱的「屈辱經濟」,從經濟產業鏈的角度上說,這些被殖民者壓迫的地區無法形成自主的產業鏈,只能作為殖民經濟壓迫體系的一環,這很類似在性壓迫體系下,被殖民者中的女性只能依靠原始資本生存下來並在過程中受盡剝削,但這種經濟是無法永續的,因為人在生理上會逐漸變老。臺灣的情形也很類似,在經濟上無法發展出主體性。那麼,琉球和臺灣的前途何在?

從兩岸關係發展的幾十年間可以看出,臺灣的前途就在大陸。大陸既是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凝聚點,也是第三世界共同發展的經濟動力源。很明顯,琉球的前途也在大陸,而不在美國殖民宗主式統治和日本附庸型經濟,這一點連日本人都看得出來。不少日本有識之士想要推動日本整合到由中國主導的經濟體系裡,而不願再依附於美國經濟之下。實際上,美國想做的,是延續自己對他國的經濟壓迫,就像它實行性壓迫體系時不願讓女性脫離被它宰制肉體與精神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上說,經濟獨立、精神自主和主體意識的覺醒是相互連結的。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傳統中國曾長期主導東亞的傳統國際政治秩序——「天下」秩序,琉球在其中一直是平等的中琉關係的受益者。在這個秩序裡面,中國所求不在於對外擴張,獨霸天下,而在於整個東亞地區的共同繁榮。這一點在明清兩代的歷史中,明顯可見。我們可以想見,兩岸統一後的臺灣會迅速成為連接琉球群島、亞洲大陸,以及世界其他經濟區的橋樑。臺灣人在今天琉球的經濟裡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一旦兩岸統一造成地緣政治情勢的根本改變,琉球人民的前景很大程度可以寄望經由臺灣──或者不經由臺灣而直接──與福建、浙江,乃至江蘇、山東、遼寧、廣東沿海的貿易往來。當前在日本所有都、道、府、縣裡,生存狀態最差的就是「冲繩縣」。「冲繩縣」內有使命感的政治人物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才從地方政治能夠做到的範圍內,盡力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兩岸實現統一將對琉球造成直接的助益,這不僅能讓琉球進入一個幾十億人廣泛參與的龐大市場,使它能以超越日本四島的經濟成長率實現快速經濟成長,甚至能幫助琉球建立經濟上的自主性,擺脫對日本經濟與美國經濟的依賴。

 

琉球去殖與復國需要正義力量的支持

在美、日殖民的影響下,當下的大多數琉球人崇拜「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並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共產、不民主、不自由、獨裁的政權,他們還無法體會到,美國、日本和臺獨口中的民主自由價值,只是美國利益、日本利益和臺獨利益的代名詞。這個代名詞的欺騙性非常強,其洗腦程度甚至比美、日民族主義或臺獨民族主義影響更大,只有深度體會與思考才能使人看懂所謂民主自由價值背後的真正意義,而這是我們需要長期努力促進的一件事。

事實上,日本右翼和不少日本人都將琉球人視作「支那人」,他們很清楚自己征服、殖民琉球的歷史,也知道當時琉球王國名義上是中國的藩屬。在琉球王國國民的心理認知與文化認知中,他們並不覺得自己與中國人有什麼區別,還從文化層面對自己深感驕傲。到了現在,儘管琉球人在心理和文化層面仍對中國保有一定情感,但這種情感已被美、日建構的民主自由話語深度壓抑。從關於琉球文化認同的民意調查結果中,不難發現,相較於日本四島,琉球群島有更多人對中國文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抱有好感。不過這些民調並沒有討論「你是誰」和「琉球人是誰」,只揭露了琉球人和日本人在情感上的重要差異。不幸的是,這個差異往往為「民主自由」話語所掩蓋。今天的琉球人民其實和臺灣人一樣都需要去破解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主導的「民主自由」話語,明白那些話語背後的內容與真正的民主自由並不相關。美國保守派喜歡以文明衝突論來解釋美國與異族之間的衝突根源,然而所謂的文明衝突只是一個被炮製出來的謊言,文明衝突論或民主自由價值包裹的都是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以俄烏戰爭來說,實際上多數美國菁英一點都不喜歡烏克蘭人,在他們看來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一樣都是「斯拉夫豬」。只是斯拉夫豬之間可以互相撕打,這完全符合美國利益。假如還有人說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還有民主自由的標準的話,那麼請他去看一下烏克蘭政治,其中哪有什麼民主自由?只有包含美國人主導的作弊,以及財團對普通烏克蘭人的剝削而已。如今烏克蘭已變成歐洲的子宮,但又有誰可憐這些烏克蘭的女性與兒童呢?

從1879年被日本殖民至今,琉球人民已在精神上被剝奪了主體性,而這種精神上被殖民的情況早已深入到幾代人的心中。由於琉球被殖民的時間較長,還先後被日、美兩國雙重殖民,琉球人受殖民統治侵害的程度要比臺灣人更深。這使得少數覺醒知識分子以外的琉球人傾向於將基本生存問題擺在第一位,因而無法廣泛萌發復國意識。二戰後琉球尚未展開系統性的去殖民化,只是在幾次政治運動過程中——包含爭取返還日本,反抗美國基地,以及零星的琉球獨立訴求——有少量的知識菁英意識到必須回顧琉球歷史,並檢視琉球被雙重殖民的過程;儘管他們的回顧與檢視已經達到相當深度,但仍難以突破美、日主導的教育體制、思想體系,乃至更大的社會政治經濟體制。從前面提到的民調結果可知,琉球群島人和日本四島人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存在重大差異,但真要論及琉球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日本人還是琉球人時,他們絕大多數依然選擇前者。即便這些受訪者知道古代曾有個琉球王國,而且琉球王國覆滅於日本不義的侵略擴張,但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日本冲繩縣的縣民,而不是琉球人。

舉例言之,日本NHK電視台曾經推出一部講述琉球王國歷史的電視劇《龍之女》,並由知名女伶仲間由紀惠主演。仲間由紀惠是一個琉球人,但當她在該劇殺青後受電視台採訪,被問及是不是琉球人時,仲間表示自己不是琉球人,而是日本公民。另一個例子是同為琉球人的安室奈美惠,她深知琉球身分會在日本受到歧視,因而總是避談出身,並不斷強調自己的日本性以掩飾琉球性。儘管安室的潛意識裡確有琉球意識,但這個意識外顯為一種非常扭曲的狀態,即:她自知是個琉球人,但她卻強力否認自己的琉球身分。在多數日本人眼裡,仲間由紀惠、安室奈美惠和新垣結衣等人的琉球身分已經被流行文化淡化,使之能被日本社會包容,同時,琉球人的主體意識也遭到流行文化的深度壓抑。

那麼,究竟該如何突破阻止琉球展開系統性去殖民化的障礙,又該如何喚醒琉球人民的主體意識?答案就和古代一樣,琉球人民的主體意識需要一個強大而正義的外部力量作支撐。只有以中國為主的反帝反殖力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取得成功,琉球才可能實現去殖與復國,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導致非洲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假如沒有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沒有舊殖民主義勢力的分崩離析,那些民族就無法實現獨立。只有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比如二戰之後英、法兩國國力衰敗,再也無法有效控制殖民地,又比如未來中國復興與兩岸統一的實現,菁英所從事的政治運動才能對社會整體發生劇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