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
甲辰年三月十八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新南向」潰敗,大陸繼續滋養臺獨?

作者 | 林金源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遠望》雜誌社社長。

2020年6月11日中國時報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是:「新南向潰敗,我對陸出口飆升,東協占比創10年新低」。

這是新聞,但也不是新聞。

這是新聞,因為最新的具體統計數字擺在眼前,證明新南向政策緣木求魚、徹底失敗。這不是新聞,因為政治手段無法牴觸經濟原理,任人皆知。新南向政策若真能把臺灣的經貿重心,轉離大陸、改向東南亞和印度的話,那才真是新聞。

根據最新政府統計,臺灣今年5月對大陸與香港出口額121.2億美元,年增10.3%,為歷年同月新高,占總出口比重高達44.9%。如果累計今年前5個月,臺灣出口到大陸與香港占比達41.5%,是近10年最高。

反觀今年5月臺灣出口至東協的表現,卻呈現近4年半來最大的衰退,大減17.9%,出口額僅38.2億美元。如果累計今年前5個月,臺灣出口到東協的比重為15.9%,創近10年新低。檢視歷年官方數據,臺灣對東協出口占比,反而是2013年馬政府時期的19%為最高。 

0d9f21c3-fb43-42d7-a290-e2c8852fc73f.jpeg

2019至2020年,島內對中國大陸和東協的出口占比。


新南向政策牴觸經濟原理

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砸重金協助臺商拓展的東協市場,顯然並不賞臉。獨派政府綁架臺灣經濟一起反中、仇中的結果,就是拖垮臺灣的長、短期發展。新南向政策的經濟邏輯,甚至成為經濟學教科書與人類經濟歷史上,獨樹一幟的笑話與神話。

冷戰時期,美國封鎖意識形態與己不同的近鄰古巴,逼得古巴只好遠渡重洋和蘇聯、東歐貿易,古巴經濟因此受阻。古、美只有一水之隔,互相貿易原是極自然、兩蒙其利的行為。美國卻以政治考量,挾其巨大經濟實力,以大砲打小鳥。當時古巴只好以糖換取蘇聯、東歐的工業品及石油。這種遙遠、不便利的外貿竟占了古巴外貿的85%。此外,美國還訂定法案,逼各國公司在赴美和赴古巴貿易、設廠之中做選擇。如果沒有美國的長期封鎖,古巴的發展必定更好。

美國、古巴之間的地理位置、經貿依存關係,與大陸、臺灣之間者,極其相似。不同的是:古巴是被迫遠離當年的世界最大經濟體,捨近求遠去與蘇聯、東歐貿易,延滯了自己的經濟發展;臺灣則是主動拒絕同文同種、百般讓利的今日最大經濟體按:根據購買力平價方式計算,大陸GDP已超過美國。,寧可對著人生地不熟的國度打躬作揖。

雖然新南向政策潰敗,但蔡政府必有一番說詞,他們會告訴民眾這是追求「自由、民主」的代價,他們會把經濟困境轉成臺民對大陸的同仇敵愾。

 

兩岸經貿越緊密,臺民願統比率越低

所以,即便兩岸經貿越來越緊密,但臺灣人自認是中國人的比率、支持統一的比率,還是長期遞減。新南向政策成功與否,其實傷不了獨派的汗毛。

處理經濟問題的原則,是妥協,是兩蒙其利。處理國家認同的原則,是零和,是你死我活。如果臺獨政府再祭出一套牴觸經濟原理的政策,大家也不必驚訝。反而是大陸必須考慮以下事實:臺獨從兩岸貿易賺取的錢,大量拿來支持島內的臺獨教改及去中國化「轉型正義」,或高價購買美國軍備,為「美國第一」做抗中先鋒。大陸以為兩岸貿易可以增加臺灣對大陸的依存度,拉住臺灣,實際上只是養肥臺獨、使兩岸關係更加惡化,增加未來統一的成本。

新黨前主席郁慕明6月1日在其臉書中說:「臺灣每年按ECFA早收清單,出口到大陸的貿易額達200多億美元。截至2019年9月底,大陸對臺累計減免關稅約人民幣300多億元。這些對臺灣經貿帶來的紅利,綠媒說根本影響不大,何況就算中斷ECFA真會讓臺經濟窒息(陳明通語),對民進黨817萬支持者而言,那也是拒絕大陸『糖衣毒藥』,肚子扁扁也要反『中國』到底。張志軍說兩岸同胞都不願ECFA成果得而復失,但臺灣『同胞』早已透過反服貿推翻ECFA,既然原訂要談的實質內容早就沒了,作為框架的ECFA於9月到期就該自動失效。否則『臺獨』只會嘲笑大陸紙老虎,臺灣人都要說大陸跪舔『臺獨』。這些龐大的關稅減免,省下來留給真正反獨促統的同胞不好嗎?兩岸紅利就該用在真正反獨促統的大業,不然這與『資敵』又有何區別?」

既然臺獨不要「糖衣毒藥」,大陸何必繼續「資敵」、繼續養肥臺獨來對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