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
甲辰年二月廿十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放棄「一國兩制」,重拾「九二共識」,臺海就有「和平」?

作者 | 林金源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遠望》雜誌社社長。

兩會有關對臺的(原版)工作報告中,今年首度只出現「統一」,但未見「九二共識、和平、一中原則」等關鍵詞。論者多認為北京對臺灣向統的誠意已經不抱希望,因此在和平統一之外,開始積極思考以非和平方式統一或逼統的新選擇。

港版國安法的毅然通過,更讓人聯想到北京已經痛定思痛,決心加速、加力解決臺獨、港獨問題。此法的誕生,強化了「北京對臺將有類似對港的強硬作法」之臆測──老虎終於亮出銳利的牙齒與爪子。臺灣(反獨但不見得促統的)媒體,因此有所警覺,紛紛呼籲蔡政府應該懸崖勒馬。

但就在山雨看似欲來的關鍵時刻,天空突然「放晴」。

5月28日李克強在回應中時記者詢問兩岸議題時表示:「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都要堅持,同時要堅決反對臺獨」。他也說,願在一中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全國人大代表28日亦投票通過,修改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部分,補充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字。

 

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各有真偽

在臺灣,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是最被扭曲、最具謀略性的兩個詞,而且從1992年以來,它們的謀略性和被曲解有增無減。臺灣社會從未以健康、理性的態度,探討這兩個詞彙的真實意義以及它們與臺灣命運的關聯。隨著臺灣的日漸民粹化與綠化,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遂成為越來越惹人厭的負面詞。就在蔡英文意氣風發二連任、臺灣藉疫謀獨、美國積極打出臺灣牌壓制中國、兩岸關係瀕臨冰點的今天,北京深思熟慮之後,竟然仍打出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兩張牌,這會是好牌嗎?

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其實各有兩種:真心誠意的第一種,和虛情假意的另一種。

想要檢測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究屬那一種,只要在支持者的身上滴一滴測試劑,馬上可以得知。這一滴測試劑就是一國兩制。凡是支持統一的人,都會真誠接受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於是當然贊成一國兩制,甚至可接受一國一制。反之,凡是堅決反對一國兩制者,也不會接受一國一制,可見他們真正反對的是「一國」,也就是統一。至於他們所以號稱接受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不是不了解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就是把它們當作敷衍北京、拖延統一的工具。

總之,明白反對「九二」和「一中」者,絕不會自投羅網去支持一國兩制。真誠支持「九二」和「一中」者,必然盼望一國兩制,甚至一國一制。

兩岸的問題、兩岸的未來,選擇其實很簡單:統一或拒統,二擇一而已。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和一國兩制等複雜詞彙,都是主導統一的大陸,為了不讓臺灣難堪、排斥,所容忍、創造出來的求統迂迴過程。

 

寬鬆的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對待臺灣最寬鬆,它的主要意涵明明就是一中原則,就是鋪墊兩岸朝向統一的前奏曲,但它容許臺灣把一「中」表述成「中」華民國,它也沒為統一描繪出明確的路徑與時程。1992年迄今,前奏曲反覆了數十年,主旋律一直沒有登場,愛聽主旋律的臺灣人越來越少。

經過一段「真心換絕情」的冗長過程之後,北京終於發現臺灣版(也就是藍營版)的九二共識,「各表」重於「一中」,而且此「中」非彼「中」,「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中」國的對立面。於是北京就把九二共識綁緊一中原則,表明不接受拒絕一中原則的假九二共識。

 

仍可躲閃的一中原則

對於拒統者而言,一中原則比九二共識更緊縮,因為北京識破中華民國沒有主導或共議統一的心願,所以一中原則的「中」,不能是拒統的「中」華民國政權,必須是「中」國這個國家。

九二共識只表明兩岸朝向統一的意願,既沒明指統一的主導者(雖然大家心知肚明是北京),也沒有促統的壓力。一中原則雖然往前進了一步,隱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導統一、「中華民國」(因為自甘墮落)必須退位之外,還是沒有明確描繪統一的路徑與時程,因此對於拒統的臺灣,還是沒造成促統的立即壓力。

就在藍營主政且標榜(臺灣版的)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的數年中,北京終於感覺臺灣越漂越遠,分離、臺獨意識越趨強烈,統一幾乎遙遙無期。綠營能在2016年完全執政(更在2020年選舉大獲全勝),證明馬政府時代標榜的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是虛假、口是心非、暗助綠營壯大的階段性口號。於是習近平主席說出「統一問題不能一代拖過一代」,兩岸必須商討「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等語。

 

一國兩制不容臺灣躲閃

對臺灣來說,一國兩制比一中原則更緊縮,已經把統一的步驟、方案提上檯面,不再任憑臺灣拖延、漠視統一的問題。北京真槍實彈上場,遂逼臺灣現出原形。所謂原形就是反對統一,以及多年來對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的虛情假意。宣稱支持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在2020大選前竟說誓死反對一國兩制,這就是藍營的經典代表。至於原本就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嗤之以鼻的綠營,當然趁勢激起選民對一國兩制的同仇敵愾。蔡英文大敗韓國瑜,「一國兩制」的議題確實極有「貢獻」。

蔡英文風光連任之後,兩岸關係再度下滑。蔡的第二任就職演說並沒對北京釋出「實質」善意,她仍舊恃寵而驕,挾持臺灣的廣大民意,一方面鞏固她鯨吞蠶食的準臺獨現狀,一方面又把兩岸的不睦歸責於大陸。疫情爆發以來,兩岸各類交往急速斷裂,蔡政府不但有恃無恐,還樂觀其成。凡此種種,都可看出即便北京加強促統力道,從寬鬆的九二共識,到較緊縮的一中原則,再到不容躲閃的一國兩制,主導臺灣社會的綠營都無懼、無感、無動於衷。

 

北京主動棄守一國兩制?

兩岸關係極度低迷之下,北京兩會的召開是否祭出對臺新政策,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當(原版)對臺工作報告一反過去多年慣例,只提統一,未提和平、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時,雖然引起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臆測,但總符合北京從「嘗試錯誤」到「記取教訓」,再到「改弦更張」的正常邏輯。不料數日之後,在蔡政府仍舊志得意滿且未對這份報告有所妥協、讓步之下,北京主動又重提寬鬆、無約束力、各說各話的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至於稍能驚醒夢中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反倒自省而縮,絕口不提。

 

北京讓步  藍綠不領情

如果把對臺工作報告的「修改」,和臺灣政壇的「回應」對照,那就更諷刺了。

早先銅鑼灣書店已被綠營安置在臺北,做為臺、港聯手抗中的新象徵。5月30日臺灣各報報導蔡英文參訪此書店,她除了對林榮基說:「相信很多臺灣人都希望向你表達溫暖,也希望你在這裡可以跟我們一起努力,為自由民主的發展一起來努力」之外,並在書店提筆留言「自由的臺灣撐住香港的自由」。

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之後,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大陸完全不遵守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諾言,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跟大陸配合的一國兩制,根本是謊話一篇,臺灣要知道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在世界有一席之地。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駁斥蘇貞昌「胡說八道!」江說,立院剛通過朝野聯合支持香港的聲明,蘇對國民黨的指責「無異破壞朝野共識,讓全民共挺香港的精神蒙塵,令人遺憾」。江啟臣的潛台詞是:「反中、挺港,藍綠有志一同。綠營不該分化,我們的共同敵人在對岸。」國民黨也發表聲明強調,該黨一向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不知蘇貞昌所謂配合一國兩制說法從何而來?

對於李克強總理談到對臺方針時,重提「和平、九二共識」等關鍵詞,江啟臣顯然並不領情。他說,其實北京對臺立場一直沒變,包括未放棄對臺動武,國民黨絕對反對一國兩制,呼籲北京放棄對臺動武。換言之,國民黨雖知北京有促統的決心,但該黨既無談判、妥協的誠意,也提不出解決臺灣問題的有效做法,反倒漫天要價,只許北京自縛手腳(不動武、不推一國兩制),卻無法(也不願)擔保臺灣不分離、不反中。

 

「坐而言」效果有限

修改後的北京對臺工作報告,確實用心良苦,一方面表示仍不放棄和平統一,又暗示考慮「非和平的統一」。但由於臺灣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的解讀與大陸不同,北京大可不必重拾兩岸同床異夢且已無建設性意義的詞彙。除非大陸仍以為「共用一詞」就代表兩岸仍有「共識」,或是大陸確實還無暇解決臺灣問題,此時衹想要為自己找下台階。

北京除在兩會修改政府對臺工作報告之外,又隆重舉行《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十五週年座談會,外界感覺北京是以前者釋出轉圜空間,又以後者警告臺獨「勿謂言之不預」。但是不論前者或後者,都屬於「坐而言」,效果終究有限。對臺工作報告修軟之後,藍綠政客都不領情,已如上述。至於《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十五週年的座談會,至今亦未引起蔡政府的關注與警惕。不僅如此,當獨派越來越肆無忌憚之時,大陸還有人倡議延續本應終止的ECFA,以免斷了兩岸交流。面對北京無止盡的善意,任何正常、精明的臺獨政客,有誰不會恃寵而驕?

5月30日中國時報的斗大標題說:「兩岸定海神針,九二共識回來了」。兩會修改對臺工作報告的最大效果,就是讓擔心武統的某些臺灣人放下了心。看來只要北京放棄「一國兩制」,重拾「九二共識」,臺海就有「和平」。但是如果回顧「『堅持九二共識的馬英九』執政8年卻使臺獨日趨壯大」的史實,卻讓我們懷疑:九二共識真有這麼「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