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
甲辰年三月初八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社論 > 正文

蔡洪馬三人的「五.二〇」

作者 | 主筆室
主筆室:《遠望》雜誌

今[2017]年的「五.二〇」對臺灣的兩大黨都很特別。一方面民進黨在「否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全面執政屆滿一週年;另一方面,國民黨在連續兩次選舉慘敗後,將進行黨主席選舉,對2014年九合一敗選以來的黨內路線之爭進行總結。

 

蔡英文的五.二〇

對民進黨而言,雖然兩岸關係從蔡英文就職以來就日趨凍結,所謂「外交空間」也開始緊縮。但除了陸客大幅減少,以及2016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協議」(UNFCCC)、「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無法參加外,大陸警告的「地動山搖」並未發生。

首先,陸客減少的衝擊並未到不可承受的程度。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表示:從去年5月到今年2月,陸客人數比過去同期大減112萬餘人次,但非陸客增加106萬餘人次;媒體指觀光收益減少558億餘元,觀光局則統計非陸客共增加428億元觀光收入,相當於前者的77%。此外,臺灣的「邦交國」並未大幅減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甚至親自接了蔡英文的道賀電話,日本安倍政府對蔡當局的支持與互動更是明顯提升。北京也未因蔡英文遲遲不接受「兩岸同屬一中」而收回「未完成的答案卷」,似乎仍在觀望,等候2018、2020年選舉結果。

因此,總體而言,蔡英文對其執政第一年的表現應該屬於「自我感覺良好」。她今年「五.二〇」的講話估計不會改變其「四不一沒有」的方針──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對北京的「善意」不變、不會屈服於壓力、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加上不說出口的「沒有『九二共識』」。即使臺灣無法參加今年5月下旬的世界衛生大會(WHA),除非北京還有更強硬的打擊動作,民進黨應會傾向於把「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現狀」繼續拖下去,直到他們所期盼的「北京自己改變對臺政策」發生。所以,兩岸關係的危疑動盪將再持續一段時間。

 

洪秀柱的五.二〇

至於國民黨,2014年九合一敗選後黨內諸大老皆不肯見危受命,現在卻因蔡英文民調下滑,大陸又未明顯支持想要導正該黨獨臺路線的洪秀柱,於是他們以為有機可趁,紛紛出來參選黨主席,為2018年地方選舉及2020年立院和總統大選熱身。結果,這次主席選舉出現參選爆炸,包含主席洪秀柱、副主席郝龍斌、前副總統吳敦義、前副主席詹啟賢、前立委韓國瑜及潘維剛等6人參選。4月29日首場電視辯論後,馬英九表態支持的吳敦義聲勢已居首位,郝龍斌與洪秀柱次之。如果五.二〇開票結果洪秀柱連任失敗(或雖進入第二輪投票而仍落敗),她發起的路線檢討很可能就此歸零,這家百年老店又會回到蔣經國開啟、李登輝確立、馬英九繼承的獨臺路線。不過,在民進黨追殺「黨產」之後,國民黨中央將失去操縱黨務的物質手段,該黨陣容將繼續縮水;若黨主席再度落到本性投機的獨臺派手上,該黨將失去建立中心思想以對抗民進黨的希望,終將淪為綠營的外圍團體,與民進黨相互為用,聯手拒統。國民黨原本有限的牽制能力消失後,民進黨將在臺灣一黨獨大。

從今年的「五.二〇」看來,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仍不容樂觀。但是,孰令為之?孰令致之?在9年前「五.二〇」就任總統的馬英九,當然要負絕大責任。

 

馬英九的五.二〇

2008年馬就職時,臺灣民眾對陳水扁任內的貪贓枉法、毀憲亂政已深惡痛絕。民心思變,使得馬以近766萬票、58.45%的得票率(直選迄今最高紀錄)當選,甚至比蔡英文2016年的得票數(689萬)高出76萬多票。如果馬英九是個有使命感和方向感的政治領導人,他應該在就任之初藉著如此高的民意支持做後盾,立即採取以下幾個帶有根本性的作為,使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盡快撥亂反正。

首先,他可運用手上的行政大權,配合立法院裡居於多數的國民黨籍立委,以及已對「國務機要費」進行調查、起訴的高檢署,徹查李扁任內所有弊案(包括拉法葉案、三一九槍擊案),為人民討回公道;其次,他應追究民進黨在阿扁任內的所有違憲作為,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申請大法官解散這個以「危害中華民國之存在或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為宗旨的違憲政黨,樹立憲法威信,並使臺灣的政黨政治回到憲政體制內的正軌;然後,他應立即依據憲法和國民教育法,全面糾正臺獨教改所制訂的課綱;最後,他應盡快開始推動其競選政見中的兩岸和平協議,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確定下來,扭轉島內去中國化的歪風,永絕臺獨後患。

然而,馬英九完全不是當領導人的料。他是兩任強人(蔣經國、李登輝)身邊培養出來的幕僚/家臣型政客,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謹守「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外媚美日、內順臺獨。他連阿扁在卸任時將總統府內機密公文打包帶走(並以公帑購買大批碎紙機毀滅違法證據)都不敢主動追查,遑論其他當務之急。反之,他早在當上國民黨主席後,立即接受臺獨派的二二八論述,從2006年開始年年為二二八道歉,但從來不調查、平反死於此事的無辜外省人;他在2008年5月就職總統前,便前往烏山頭水庫「追思」八田與一;他在同年競選總統時就提出違反憲法的「不統」原則,就任後更立即任命獨派人士出掌陸委會和教育部,以示「扁規馬隨」。結果,李扁兩朝長達20年的臺獨大業,就是在緊接其後的馬英九兩任8年裡發揚光大。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前後做的民調,馬當時任期未滿,已使「非中國人的臺灣人」認同(即臺獨認同)增加了12.2%,超過阿扁兩任8年所增加的11.5%,逼近李登輝在1992-2000年間增加的12.8%;在同一期間,廣義的中國人認同(「非臺灣人的中國人」加上「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則劇降19.1%,遠超過扁朝8年下降的9.5%,甚至超過李登輝時期的15.3%。可見馬英九任內助長臺獨比民進黨當政時更有效。到2014年底,認同自己是非中國人的「臺灣人」者已達60.6%,是歷史新高;而廣義的「中國人」認同已低到只剩36%。在統獨選擇上,廣義臺獨(「盡快獨立」、「偏向獨立」和「永遠維持現狀」者相加)達49.1%,另外還有34.3%屬於選擇「維持現狀再決定」者,其中相當比例應也是心向臺獨而暫存觀望者;至於支持統一者,只剩9.2%。

這些民調數字顯示:庸懦無能的馬英九非僅不能力挽狂瀾,反而只會推波助瀾。他惑於形式、昧於實質,迷信程序、迷失目的,缺乏作為領袖人物應有的使命感與方向感。他能代表國民黨參選兩任總統,只顯示出這個政黨早已沒有產生真正領袖的能力。即使馬當選臺灣總統,也只是扁朝貪腐令民意反彈所致,並非他本人有何長處。

事實上,馬英九完全是「溫室裡沒有長好的花朵」。他被蔣經國、李登輝看中的「優點」只是事上唯謹,畢恭畢敬。馬在1998年競選臺北市長時,竟然在電視鏡頭裡當著無數觀眾的面親自以手帕替為他站台助選的李登輝輕輕拭去臉上的汗水──這是家臣小廝伺候主子的身段,完全不是國之大臣應有的風範。然而,這樣一位完全不夠格擔任領導的小政客,卻懷著當總統的逾分之想。於是,當2004年阿扁在「三一九槍擊案」的疑雲中「當選」連任,馬英九不顧選舉官司尚待進行,就率先公開承認扁當選有效,逼退了聯袂參選的連戰和宋楚瑜;2006年獨派的施明德發起紅衫軍倒扁運動,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批准其集會遊行的條件,竟是要施承諾「不選總統」;當扁家貪腐搞到天怒人怨之後,已取代連戰當上黨主席的馬英九卻不發動藍營立委對阿扁提出彈劾或罷免,其考量顯然是「阿扁在位」有助於馬競選2008年大選。於是,馬英九不但無能(而且無此意願)糾正李扁惡政,還以其心機算計排除掉任何可能同在阿扁的對立面而與馬競爭大位者。

但是,相對於李扁兩朝的膽大妄為,馬雖內心暗藏小算盤,其「謹小慎微」仍一度被誤認為優點。他在2008年當選總統,被兩岸許多人視為「戰略機遇期」來臨。於是北京主動忽略馬提出的「不統」,仍願意配合其政治需要,大舉讓利、推動交流。馬英九屢屢誇口的兩岸關係「政績」,就是這樣由對岸幾乎不附條件的善意堆砌而成。但是,2014年3月一場「太陽花」運動(實是民進黨引導的政變),立即戳破了這種缺乏長遠方向感的「政績」,使表面看來紅紅火火的兩岸經貿交流一夕之間成為「支那」的「陰謀」;而對臺讓利的「服貿協議」竟在簽字後橫屍立院,「貨貿協議」更胎死腹中。至於從連戰開始倡議的和平協議,在馬英九於2011年10月向獨派保證「先公投再推動」之後等於作廢。最後,連馬當局根據憲法最低標準所進行的「課綱微調」,在2015年一場「反課綱」學運後撤守。除了這些與統獨或兩岸關係有關的政策,馬英九還有許多其他匪夷所思的挫敗,如:即使掌握了關說司法的證據,仍扳不倒涉案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反而使自己被起訴…等等,簡直罄竹難書。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回顧2008年「五.二〇」開始的馬英九兩任8年總統,就撥亂反正而言,可說一事無成。如果馬英九當政是「戰略機遇期」,那只能說是民進黨/臺獨擺脫阿扁弊案而起死回生的「戰略機遇期」。在蔡英文「騎馬進京城」半年之後,大陸才開始有人正視此一真相。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前所長余克禮在2016年11月指出: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所推行的「去中國化」的臺獨文化教育政策,對臺灣社會尤其是臺灣青少年的歷史文化與政治認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馬英九執政8年不僅沒有對其進行撥亂反正、以扭轉臺灣社會認同的錯誤傾向,反而堅持所謂「不統、不獨、不武」、「親美、友日」和「只經不政」的政策路線,又進一步加劇了島內的分離傾向,並最終釀成了「反中、仇中、拒中」的「太陽花學運」,為民進黨重新上台並實現全面執政創造了條件。這段沉痛的話,清楚說明了:沒有馬英九在2008年的「五.二〇」,就不會有蔡英文在2016年的「五.二〇」。

不僅如此,馬英九以蔣氏家臣的出身背景,先投靠媚日皇民李登輝,後又長期掌握國民黨領導權,帶領國民黨內一大批外省人成為信仰獨臺的「新臺灣人」,使「拿香跟拜」的獨臺路線成為國民黨的新「正統」。直到九合一敗選,馬英九辭黨主席職以後,仍然對黨的路線說三道四。洪秀柱不甘其黨被引入歧途,走上死路,於是挺身而出,希望打造國民黨的中心思想,使其成為這個島上抗拒媚日臺獨的反對黨。可是,不論是在2015年導演「換柱」的朱立倫,還是現在堅持「一中各表」反對洪的「一中同表」的吳敦義,其背後都有馬英九的身影。

如果因為馬英九在幕後的介入,使國民黨在「五.二〇」的主席選舉後又回到獨臺老路,那麼,馬英九不但保送了蔡英文,他在國民黨黨史上的地位將是:使「中國」國民黨終結於臺灣的馬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