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
甲辰年三月十八
連載 下篇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積極處理臺灣問題

現在也許是一個機會

作者 | 儲建國
儲建國: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教授兼院長
2020年5月5日 #臺北法案  
【編按】

本文原刊於中美印象網,2020年5月5日

此前曾講過,大陸武統輿論似乎很強烈,但主要來自民間和軍方,其影響力實際上不大。即便是軍方,也只是個別退休將領如王洪光中將時而發出這種聲音。一些貌似的鷹派如喬良、戴旭等軍事研究者平常說些大話、狠話,但一到關鍵時刻就變軟了。這一點與美國鷹派確實有所不同。

 變軟似乎還有些理論依據。譬如說,喬良將軍認為臺灣問題並非中國核心利益,必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路,等到中國真正成為比美國強大的發達國家的時候,臺灣也就無法獨立了。中國發達了,臺灣就不敢鬧獨立?看看英國的北愛爾蘭、加拿大的魁北克、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就知道地區或民族獨立的訴求不會因為國家發達而減弱。就算這個觀點成立,那就意味著在中國成為超過美國的發達國家之前,無論臺灣如何鬧獨立,都是不應該武統的,那還要《反分裂國家法》幹什麼?不是說喬良將軍所說的沒有道理,不少學者尤其是一些經濟學者也是這麼個觀點。只是這個觀點從一位中國將軍嘴裡說出來,有點怪怪的。

任何觀點,只要講得出道理,都不宜一棍子打死。但是,作者自己得保持邏輯的一致性。根據喬良將軍的理論,我們的確可以合乎邏輯地得出這樣兩個結論:(1)在中國成為超過美國的發達國家之前,是不能武統的;(2)在中國成為超過美國的發達國家之後,是沒必要武統的。所以,他的總結論就是:放棄武統。

然而,中國政府為什麼又堅持不放棄武統呢?因為中美建交時,鄧小平就判斷出,如果放棄武統,兩岸就不太可能統一。那個時候,島內很多人還是有內在的統一感,政黨輪替後,這種內在的統一感快速流失。現在的所謂臺灣統派除了少數之外,大多不是內心認同統一,而是迫於大陸的壓力而不得不贊同統一。這就印證了鄧小平的遠見,如果放棄武統,就相當於放棄統一。

所以,喬良將軍的放棄武統實同放棄統一。也許他的內心不是這麼想的,但他最近的言論只能推出這個結論。

如果哪一天,中國政府真的接受了放棄統一的觀點,中國人民也沒什麼大的反應,根據喬良將軍的理論,大家不應該莫名驚詫。

問題是,今天的中國政府不可能接受這個觀點。自2019年開始,中國政府對臺政策似乎從「被動防獨」轉到了「積極促統」,而且國家領導人做出了新時代要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承諾。這個「新時代」恰恰可以理解為喬良將軍所說的那種強大之前的時代。

其實,無論國家發達與否,只要採取武力方式實現統一,都要付出巨大代價。因此,無論什麼時候,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能輕言武統,沒有必要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路。

大陸不少專家似乎一直存在兩種想法:(1)越往以後,統一的可能性越大;(2)越往以後,武統的代價越小。其實,這與其說是想法,不如說是幻覺。如果把某種處理問題的機會錯過,後面越來越可能形成兩個華人國家,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相信的結果,但它成為事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旦兩個獨立的國家成為事實,再談統一的難度是大了呢?還是小了呢?答案恐怕是前者。

所以,如果現在出現了處理臺灣問題的機會,大陸不好好抓往的話,那就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有可能讓子孫後代面臨更大的麻煩。

臺灣問題需要放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中去看待,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也是不能迴避的事實。不少人會說,現在中美關係這麼差,怎麼說是積極處理臺灣問題的機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當中美關係好的時候,中國為什麼要冒著讓中美關係變壞的危險去處理臺灣問題呢?那不是代價更大了嗎?更何況在中美關係好的時候,臺獨勢力也不敢有大的造次。在中美關係壞的時候,積極處理臺灣問題,其相對的損失反而小些,更何況這種變壞在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主動破壞的,中國積極處理臺灣問題恰恰是為了讓中美關係回到正常狀態。可惜,這種政治賬很多人算不清楚。有的人因為怕這怕那而不願意去算。

積極處理臺灣問題還有一筆國內賬。喬良將軍說決策不能被民意所左右。呵呵,中國的決策確實保持了某種獨立性,尤其是對臺問題的決策確實一直沒有被民意左右。不放棄武統,什麼條件下武統,都是政府自我規定的,與民意沒有多大關係。而且廣大民眾也很配合,認真地對待和支持政府的這些規定。但如果政府根據喬良將軍說的理論,違反自己給出的規定,所引起的民意反彈倒真是個問題。國內政治光譜兩邊的情緒都很高漲,一邊不停地喊民主,一邊不停地喊愛國。倘若臺灣問題處理不好,兩邊合流,情況又如何處理呢?不管哪一種政治體制,也不管政治決策有多大的獨立性,對於基於大多數人的民意是不能罔顧的。不同的民意不能同時有效回應的情況下,只能分個輕重主次。

喬良將軍喜歡說美國設套,有點陰謀論的意思。我們可以罵美國那些政客,但說他們在臺灣問題上搞陰謀,也許是說過頭了,他們似乎沒有這個必要。過去民進黨搞臺獨,是美國設套嗎?美國還曾經配合中國一起防獨,把陳水扁說成麻煩製造者。只是現在,美國對華戰略發生改變,支持民進黨當局也是自然而然,似乎談不上設套。在某種集體反華情緒下,美國越過了紅線,讓中國下不了台,沒了退路。現在就是要針對這個問題積極地想辦法,尋找到兩岸問題的一個新平衡點。

積極處理臺灣問題並不是就要打仗,但必須採取更加強硬的有效辦法。美國的行為破壞了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讓現代國際秩序的維繫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中國進行必要的鬥爭不只是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世界基礎性的和平秩序。這是一種對國際社會的負責任的行為,相反,喬良將軍那種忍受美國非正義的欺負,等到自己真正厲害了才去整別人的想法才是一種自私狹隘的想法。中國成為一個有信義、負責任的強國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光明正大地維護、發展正當權益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報仇而臥薪嘗膽的過程,也不是一個因膽小怕事而忍氣吞聲的過程。

那麼,如何積極地處理臺灣問題呢?這是一個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過程,主要包括外交鬥爭、法律鬥爭和軍事鬥爭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有一些具體問題需要研究,這裡不想展開討論。如果要真的開展這些方面的鬥爭的話,有關領域的專家和官員一定能夠想出一些有效的辦法。鬥爭最終的結果是讓中美關係來到一個新的平衡點,讓兩岸關係在一個穩定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走。

希望喬良將軍等軍事研究者在有關方面多想些具體的辦法,而不是在和與武的問題上講些大而化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