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
甲辰年三月十六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堅持對臺方針,反思對臺工作

作者 | 儲建國
儲建國: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教授兼院長

最近有位涉臺研究人員提出不能妄議中央對臺方針,不能否定對臺工作成績。這句話前後兩部分的邏輯是不一致的。根據有關規定,中央對臺方針是不能妄議的,但對臺部門的工作則需要接受人民的監督,肯定也罷,否定也罷都是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利。也只有在充分的監督條件下,中央才能更加準確和全面地評估對臺工作,有利於更加及時和科學地做出決策。

對臺方針可分為3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國家統一」,這是寫進黨章和憲法的。憲法規定「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並且進一步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擔負「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因此歷屆中央都有推進國家統一的義務,以最終完成這一使命。「推進國家統一」是對臺方針的最高原則,上上下下都必須遵守。遵守這個原則過去似乎天經地義,毋庸置疑,但現在形勢有變,即使在大陸,也有一些人認可臺獨,甚至從事一些支持臺獨、分裂國家的活動。這是憲法所不允許的。

第二個層次是「一國兩制」,這在憲法中有體現,在黨章中有明確規定。國家統一是目標,「一國兩制」是統一後的制度安排。黨章規定,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規定。」憲法不宜明確規定未來的不確定情況。祖國完全統一後,「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會在憲法中有進一步的規定。因此,對於臺灣來說,「一國兩制」是在推進國家統一過程中所遵循的方針,其具體內容需要在推進過程中加以明確。

第三個層次是「爭取和平統一」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個是鄧小平定下的對臺方針,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重申了這個方針。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這是習近平同志對這個方針的完整說明。所以,只談「和平統一」,不談「使用武力」,是違背中央對臺方針的。在對臺、對外溝通和宣傳中,大陸強調「和平統一」是可以的,但也要讓對方明白,大陸任何時候都沒有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在大陸內部,有的人傾向和平方式,有的人傾向武力方式,這都是可以的,都不違反中央對臺方針。既使是中央,對這兩種方式,也會因應時勢的變化而具體地拿捏,不可能現在就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對臺部門更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對臺方針,不能只講一個方面。涉臺研究者關於和統方案和武統方案都要研究。無論對臺工作者和涉臺研究者,都不能拿「妄議」的大帽子嚇唬人,尤其是嚇唬在統一方式上持不同觀點的人。

這是有關對臺方針問題,至於對臺工作,則要在堅持對臺方針的前提下,全面地接受人民的監督。相對於一些專業性很強的部門,對臺部門工作的過程和成效更容易被民眾知曉和評判。

1979年,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對臺工作開始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加大力度,也為鄧小平啟動的改革開放贏得一個和平的內外環境。當時的形勢跟現在不一樣,國共兩黨在國家是否要統一問題上是不需要打口水仗的,儘管「臺獨」觀念也在滋生,但沒有正式走上台面,大陸也沒有那麼警覺。也就是說,積極開展和統工作的一個心理前提,就是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統一是有希望的。大陸的上上下下都有這種預期。也正是這種共同預期,大陸民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政府的和統工作給予了廣泛的支持。

兩岸關係後來的發展應該在鄧小平的意料之外。有生之年他沒有看到「兩國論」的出台,更沒有看到「臺獨」政黨執政,直至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臺獨勢力或許也正是因為鄧小平的去世而加緊謀劃,加速前進,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大陸精英和民眾對這種局勢的思想準備都不足,並開始對和統工作提出質疑,武統的聲音漸起。有關專家也顯示出對臺的強硬態度,陳水扁上台後,有學者預言八年之內必有一戰。

大陸也通過軍事演習顯示非和平方式的努力,但軍事能力沒有發展到有確切把握的程度。美國一方面阻止大陸的軍事動作,另一方面也主動約束激進「臺獨」的動作。大陸在美國不支持臺獨的背景下繼續開展和統的工作,但比以前更多了些非和平的警覺和努力,一個重要標誌是於陳水扁連任後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這部法律的出台標誌著對臺工作更加平衡地貫徹中央的對臺方針。

馬英九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分裂國家法》彰顯了大陸非和平方式的決心。在這種決心的基礎上開展和統工作才產生了積極的成效。

然而,一些工作者和研究者並沒有弄清楚這種基本的邏輯關係,片面誇大和統的效果,並且沒有原則地開展和統工作,把和統工作庸俗化,跟內心傾獨的所謂臺灣人士眉來眼去,吃吃喝喝,派送利益。他們以為如此這般就會讓臺灣往和平統一的方向前進。輕一點說,這是糊塗,重一點說這是裝糊塗。其實,大陸裝糊塗的大有人在,一些人表面上支持和統,內心中傾向和獨,其唯一的辦法就是「拖」,拖到大陸不得不接受臺灣獨立時為止。

馬英九執政時期,表面上「九二共識」得以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的和統工作主要就是給臺灣輸送「奶水」。結果呢?臺灣人並不領情,「臺獨」分裂勢力繼續發展,支持臺獨的所謂「臺灣民意」不斷地上升,尤其是臺灣年輕人呈現所謂「天然獨」傾向:支持獨立成為天經地義,支持統一成為大逆不道。國民黨對此難道不了然於胸嗎?包括馬英九在內,其領導層的大多數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試圖配合民進黨,讓大陸知道這就是臺灣的民意,而國民黨不得不尊重這種民意。

對於黨內堅定的統派人士,國民黨諸多高層人士極盡打壓之能事,只是顧及大陸態度,還保留一點面子而已。由於國民黨一直是大陸和統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所以有關工作者對「面統心獨」的國民黨諸多人士持遷就、迎合態度,對真統派反而不怎麼待見。

這種類似遵循「中間選民定理」的和統工作邏輯上是不成立的,實踐中也是不成功的。其所導致的結果是獨者更獨,中間趨獨。

臺海的這一次危機為什麼比以前更嚴重?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政府主動挑事,不僅不再約束臺獨,而且公開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則是臺灣各派力量、各層民意比較全面地傾獨。為了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大陸認真地進行軍事準備,研究非和平方案。再次興起的武統聲音也配合了有關方面的這種準備,並產生了某種預期的效果,準備邁出「關鍵一步」的「臺獨」分裂勢力不得不打了退堂鼓。

美國大選後,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陸為了彰顯「一線希望」之下「百倍努力」的決心,提出了「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新要求。各路和統人士聞風而動,一些人沒有原則地大談和平,有的甚至暗示要跟民進黨不設政治前提地交流互動。

這些人是真正地違背了中央對臺方針,否定了前段時間對臺工作的努力。中央要求全面練兵備戰才是扭轉臺海局勢的關鍵,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對臺工作的定海神針,是和統工作的堅強支撐。

總的來說,臺海局勢之所以還未崩盤,主要依靠的是武統準備,而不是和統努力。一些人需要正視事實,反思過去工作的不足和失誤,而不是拿出個大帽子壓人,更何況連帽子也拿錯了。

在「臺獨」分裂勢力沒有退縮,臺灣局勢沒有朝著統一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如果降溫調子下又一次給臺灣人以「虛張聲勢」的錯覺,那麼,花了那麼大氣力進行練兵備戰的意義何在?難道大陸真的故意製造這種錯覺而出其不意?

大陸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現在講和平的目的是在做「一線希望,百倍努力」,跟以前講和平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如果臺灣各種力量不明白過來,或者大陸的一些工作者和研究者故意不讓臺灣有關力量明白過來,那都罪莫大焉!

大陸在做臺灣統戰工作的同時,不要忘了「臺獨」分裂勢力也在依樣學樣地做大陸的統戰工作:一方面對島內真統派斬草除根;一方面對大陸假統派極力拉攏。

在統獨意志激烈較量的情況下,大陸一定要加強國家安全意識,做好發展和安全的統籌工作,防止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