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
甲辰年二月廿十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中國經濟提前超越美國,臺灣無感

作者 | 林金源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遠望》雜誌社社長。

〔如須轉載,請先徵求《遠望》同意,並於文首註明出處,全文刊載(不得隨意更動內容)。〕

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2020年12月26日發布年度報告,宣稱因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兩國復甦情況形成明顯反差,中國大陸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比以前預估的提早了5年。另外,中國大陸的人均所得預計在2023年將達到高所得國家門檻,也就是12,536美元。

這則報導既未引起臺灣社會「與有榮焉」之感,也沒讓執意反中的民意有所收斂。簡言之,臺灣對此新聞就是「無感」。兩岸關係攸關臺灣前途,臺灣社會對於大陸的發展為何無感?2019年7月1日,筆者以〈反中意識毀了臺灣青年〉為題在報端發表的一文,或許可以解釋。該文如下:

 

反中意識毀了臺灣青年

我在大學教了25年經濟學,這學年遇到聰穎的學生YT。上學期我講授個體經濟學時,她每堂都到,都坐第一排,成績不錯。下學期我講總體經濟學,第一週她仍坐第一排,第二週開始,她躲到牆邊,再過幾週,她不來了。

在期末考的考場上,我請全班學生坦陳自己缺課的原因。大多數人的原因不值得細究,但YT的原因出乎我的意料,也讓我很難過。

她寫:「我上學期經濟課全勤,這學期去比較少,因為老師在這學期開始的幾堂課說了讓我們不舒服的話,像是臺灣一直想臺獨,中國很強不要去對抗之類的,甚至還拿歷史想說服我們中國是最大經濟體是正常的等等,一直知道老師親中。但老師在上學期不會那麼誇張,尤其現在正是臺灣該團結的時候,老師還這樣,就越來越不想去。」

我不親中,我就是中國人。我雖希望年輕人能明白愛臺灣和愛中國不衝突,但我不會恣意在課堂上宣講與教學主題不關的事(YT也說我在上學期,「不會那麼誇張」)。下學期總體經濟的前幾章,介紹GDP的定義、衡量,探討為何各國經濟成長的表現差異甚大。我順帶提及中國即將成為最大經濟體,而且根據美國學者的預測,中美產值的差距會持續拉大。根據歐洲學者的研究,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本就是最大經濟體。

這些資訊讓「愛臺灣」且視中國為對立面的YT不悅,我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也跌落谷底。即便隨後整學期絕大部分上課內容都是與政治認同無關的經濟理論,我也不再宣揚「親中」理念,但YT卻「義無反顧」地拒絕了我的課。

懷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在考後約她詳談。一開始我提醒她經濟學第一堂課就指出應然(含有價值判斷、規範性)、實然(不含價值判斷、科學性)分屬兩個層面,不能混為一談。厭惡中國也該先了解中國。我本以為這一提醒,可以使她較冷靜聽我後續分析,但我失敗了,可能因為我的「親中」形象,早讓她關上心門,此後的對談,她一再以不屑、反唇相譏的語氣回敬我。

我告訴YT,中國不是臺灣的對立面,但理未易明,她若願意給我10小時,我才能把話講清楚。可惜她對此毫無興趣。我問陪YT前來、態度較好的同學,是否願意聽我解釋。她相信我有一番道理,但她坦承不願花10小時來聽這與己無關的道理。

我懷著悲憫的心情,原本希望指點青年迷津,助他們脫離無謂的中、臺對抗泥淖,但反中教育功效卓著,我如螳臂擋車,不但無法讓學生更清明,反而害了像YT這樣的學生放棄正常的學習,真是可悲可嘆。

YT不是特例,她代表大多數被反中意識洗腦、摧殘的臺灣下一代。他們不但不願理性、客觀地認識不以臺灣人意志為轉移的事實,也無法暫時擱置極端強烈的主觀意識,好好跟他人論理。即便她較冷靜的同伴,卻也不願費神、費時探討複雜的道理。臺灣的未來,就交在這些年輕人的手裡,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