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
甲辰年三月十五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面對戰略訛詐要有底線反擊的勇氣

作者 | 儲建國
儲建國: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教授兼院長
2020年5月15日 #博弈理論  

研究國際政治的一般熟悉一種博弈,「小雞博弈」或「撞車博弈」。情況是這樣的:兩名車手各自駕駛汽車沿著一條劃定的直線相向而行,相撞前首先轉向的一方就被稱為「chicken」,也就是膽小鬼。國際政治中有不少類似的案例。

1969年3月2日,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軍事衝突。蘇聯吃了虧,蘇聯國防部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認為要動用核武器。蘇聯還秘密地與美國聯繫,提出對中國實施核打擊。尼克松政府通過《紐約時報》把這一消息泄露給了中國。中國得知消息後,中央軍委緊急開會,所有與會者都沒有向蘇聯求和的想法。毛澤東主席的想法最奇特,也最大膽,認為如果蘇聯動用核武,我軍要快速衝進蘇聯境內,隨後讓民眾移居蘇聯。中國隨後將會議內容泄露出去,表明一種決不退縮的態度。為了強化這種態度,中國針鋒相對地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同時使用轟-6轟炸機進行了300萬噸級空投氫彈試驗。最後,蘇聯退縮了,放棄對中國進行核打擊計畫,於是,中蘇進行和平談判。這是國際政治中典型的撞車博弈案例,一方的冒險不退縮逼迫另一方退縮。而且常常是被動方的不退縮會逼迫主動方的退縮。

川普過去在商戰中打拼,也經歷過不少類似的博弈。他的一個特點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嚴峻情況都不退縮,從而常常把本來有理且有望獲勝的一方給打敗了。

在中美貿易戰中,他的這個特點表現得很明顯,中國一方面因為力量的原因,另一方面因為更大的利益盤算,頂了一段時間後還是做出了妥協。川普極為興奮,認為自己在這種撞車博弈中獲勝了。美國其他的政客也被他的獲勝所鼓舞,於是便開始玩更大的博弈,用類似的手法對中國進行安全方面的戰略訛詐。美國國會通過《臺北法案》,公開支持臺灣獨立就是這種戰略訛詐的產物。

面對美國的戰略訛詐,在貿易戰中妥協的中國會不會繼續妥協呢?情況是令人憂慮的。平常說些大話、狠話的軍事研究者、國際政治研究者紛紛變「鴿」,說些力量對比、經濟發展、技術競爭之類的道理。

第一階段貿易談判中的某些妥協對中國傷害不大,因為美方的一些要求也符合中國經濟行為調整的方向,從長期來看也是有利的。但越往後的談判,零和博弈的成分越來越大,而安全博弈則是比較純粹的零和博弈。因此,中國妥協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風險也越來越高。

不過,只要美國的行為不那麼過分,不越過底線,中國做出妥協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美國政客陷入集體非理性,認為當前的中國不得不接受他們的所有要求,於是越過了中國底線。

現在中國決策層不斷強調底線思維,在國際政治中,什麼叫底線思維?簡單明了地說:你越過了底線,我就堅決地反擊。所以,面對中美博弈的底線思維就是以「底線反擊」應對「戰略訛詐」。

在過去,與所謂鷹派比起來,中國很多學者的觀點是比較「鴿」的,主張要盡可能地維護中美關係、盡可能學習西方的長處、盡可能地促進全球化進程。但現在的情形不一樣了,在美國戰略訛詐面前,中國還能退到哪裡去?這與中國的什麼價值觀、什麼制度沒多大關係,而與中國的生死存亡有很大關係。

美國通過《臺北法案》承認臺灣獨立,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提出臺灣加入聯合國。如果這都不算越過中國底線,那中國底線是什麼?中國過去口口聲聲講的底線都不算數?有將軍說臺灣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這個觀點即便成立,也只能由一些文職學者出來說說,怎麼能從一個中國將軍的嘴裡說出來?哪有一個國家的將軍在面對別國侵犯自己領土時,還未打仗,就說「我打不過,我投降」?

這些所謂的鷹派平常誇大中國的實力,關鍵時刻又看不見中國的實力。中國再怎麼不堪,也是一個擁核大國啊,我們實力不如美國,可以在擴展性利益上退讓一些,怎麼能連自己固有的核心利益也讓出去呢?

為了證明臺灣問題不重要,有人還拿出一套什麼「傳統─現代」的說辭,說什麼武統臺灣是眷戀土地的小農思維。如果反過來,美國人面對當前中國的處境,會怎麼想,怎麼做?

在面對安全方面的戰略訛詐時,即使實力比中國弱的國家也要絕地反擊,中國就更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少專家和國人的言論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調調,什麼「不要誤判」,「被踢出群」之類。不知道是他們自己誤判,還是別人誤判。中國只是想在和平環境下跟各國做生意,不斷發展自己,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而已,又不搞侵略擴張那一套。中國現在所謂負面形象固然有自身言行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西方政客和媒體基於偏見和傲慢的欺騙性宣傳。要化解這些負面的東西,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靠溫和的辦法慢慢來。但美國利用這些東西搞戰略訛詐,性質就不一樣了,中國必須堅決地頂回去,要頂出一個中美國家利益的正常邊界出來。基於這種邊界的關係才是長久穩定的關係。

然而現在,美國不僅實力比中國強大,而且在對中國進行戰略訛詐時人心比較齊。毛澤東時代反核訛詐人心也很齊。現在中國人心其實比較渙散,愛國情緒只是表面現象,尤其是精英層的觀念分裂比較嚴重,限制了中國的國際行為能力,難以在撞車博弈中堅持下來。

有些人總是講,決策層不能被民眾的情緒所左右,現在看來,決策層也不能被精英的觀念所綁架,當別人突破底線時,一定要有勇氣進行絕地反擊。

當中國這樣做時,美國大概率會退縮。我們不要說「帝國主義是紙老虎」那樣的大話,我們只是要美國算一下越過底線的成本─收益。為了臺灣這顆棋子,美國是不是需要冒毀滅性的風險。

有人說,中國為了臺灣這塊土地,為什麼要冒發展進程中斷的風險?這種觀點其實似是而非,美國利用臺灣,恰恰是為了遏制中國發展,但不會不計代價地保護這顆棋子,中國反對美國利用臺灣,也恰恰是為了讓中國發展有一穩定安全的環境。

有人說,中國會被美國踢出群。呵呵,美國現在只能自己退群,沒有能力把這麼一個大市場踢出群,除非中國自己不想在群裡待了。一個貿易的大群,大家因為互利互惠才待在一起的,其他國家為什麼要放棄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美國也許可以暫時拉一個小群對付中國,但即使這樣的小群也是長久不了的。

因此,中國完全可以對美國的戰略訛詐進行堅決的鬥爭。在目前階段,就要敢於開展針對美國的軍事鬥爭。

在軍事領域,我們一些專家和媒體過去說了一些大話,武器方面有點進展,就覺得了不起,覺得把美國嚇壞了。現在美國露出了青面獠牙,倒是把我們的一些專家和國人嚇壞了。這裡講「底線反擊」,既不是被美國的戰略訛詐所嚇壞,也不是為了嚇壞別人,而是要讓美國越過底線的手縮回去,堅決維護好中國的核心利益。正如以前的文章所說的,我們既要想辦法打破美國的軍事包圍圈,又要避免中美之間發生過於嚴重的直接衝突。

最近,《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認為中國要擴大核武庫參見〈胡錫進:中國熱愛和平,但需要有更大的核武庫來抑制美國對華衝動〉,《環球時報》,2020年5月8日。,大概也是感覺到了中國應對美國戰略訛詐時似乎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從長遠來看,提升和完善中國戰略打擊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是中國必須的選擇。核武專家楊承軍教授認為討論這個問題會給「中國威脅論」提供證據,在以前,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現在則是多慮了。參見〈中國擴充核武有無必要?專家:我國核力量經縝密計算,完全有能力維護核安全〉,《環球時報》,2020年5月9日。自從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之後,就沒有必要再擔心為中國威脅論添加新證據了。相反,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論調,就是不承認中美在核武器上有一種相互脆弱性,也就是不承認中國具備足夠的核反擊能力。楊承軍教授認為中國能夠在對方核彈落地之前,可以把我們的核彈發射出去,而且中國的核反擊足以把美國打亡國。楊教授提供的這個信息是很重要的,這說明即使目前的中國,也不必要被美國的戰略訛詐嚇破了膽。我們可以忍耐美國的一些霸道行為,但不應該忍耐美國突破底線的行為,而是應該進行堅決的反擊。

底線反擊與其他反擊不一樣,必然會涉及到軍事鬥爭。與底線反擊相匹配的軍事鬥爭目標是什麼呢?考慮到美國越過底線的性質,以及當前中國軍事力量的實際,中國當前對美軍事鬥爭的目標應該確定為「決定性削弱美國對中國領土和鄰近區域的軍事介入能力」,近階段來說,主要是削弱美國對臺灣和南海的軍事介入能力。

在這個目標下面,我們需要有個總的鬥爭策略。針對臺灣和南海新形勢,我們需要在「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基礎上增加「主動阻遏」的策略。為什麼要「主動阻遏」呢?主要是因為美國利用軍事包圍圈,加強了對中國的軍事遏制,尤其加強了針對臺灣和南海的軍力配置和軍事行動。美國主動遏制在先,我們主動阻遏在後,因此,我們總體上仍然奉行「防禦」的方針,不給美國以指責的藉口。

在「主動阻遏」策略下,我們的底線反擊行動主要是針對美國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進行反擊。

在南海地區,現在所謂「主權權益」是比較模糊的。如果根據《海洋法公約》,「九段線」之內的主權權益就難以得到有效維護。如果要有效維護南海的主權權益,就必須堅守「九段線」的主權性質。這個是有很強的法理根據的。「九段線」存在於《海洋法公約》之前,其地位就是相當於主權線,不受該公約相關規定的約束。對此,大陸有關專家沒有勇氣說出來,導致政府也說不清楚。這一點要學習臺灣的馬英九,他運用「時際法」原則把這個事情說清楚了。中國既然不承認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就需要理直氣壯地按照「九段線」的主權性質來做事。南海的航行自由是「中國允許下的航行自由」:對於商船來說,它與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沒什麼實質性不同;但對於軍艦來說,所謂的「航行自由」就要受到一定的約束,進入南海的外國軍艦必須要事先告知中國政府,以確定其「非惡意」進入。我們需要讓南海周邊國家理解,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域外國家的軍事介入。對於沒有事先告知而進入南海的美國軍艦,中國有權予以監視和進行必要的管理,防止其圖謀不軌。美國在廣闊的太平洋上保持著軍事控制權,中國不去挑戰它,但在「九段線」內的南海,這種控制權一定要掌握在中國自己的手裡。中國需要堅定不移地實現這個目標,這不僅是對美國的底線反擊,也是中國走向海洋強國的起始步驟。

在臺灣問題上,臺獨勢力踩上了紅線,而美國則越過了紅線。如果不進行底線反擊,臺獨勢力就有可能突破最後一道防線,做出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逼得兩岸生靈塗炭。底線反擊首先是要針對美國,而不是針對臺灣。美國提升對臺軍售水平,加強與臺灣的軍事聯繫,是臺獨勢力的強心針。底線反擊就是要把這根強心針拔掉。我們在軍事上,一定要想出辦法阻止美國武器進入中國固有領土,這種軍事行動不是戰爭,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防衛行為。如果對方先動手攻擊,那我們後發制人就更有底氣了。我們不僅要阻止美國對臺軍售,還要想辦法阻止美國幫助臺灣生產武器、提升戰力的行為,尤其是阻止生產可能給大陸帶來極大殺傷力的武器。這種主動阻遏,就是要美國縮回支持臺獨的那隻手,收回跨過底線的那隻腳,對臺獨勢力進行釜底抽薪,逼使臺灣走和平統一的道路,也是為可能的武統準備條件。當然,從現在開始,大陸可以隨時啟動非和平方式實現統一,而不用擔心法律上的問題。

「主動阻遏」行動是阻止外國、尤其是美國,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破壞地區局勢穩定的行動,是防禦性的正義行動,我們對此有充分的道義信心。如果美國藉機生事,把局勢引向升級,我們要根據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予以回擊,這種回擊主要建立在中國近海作戰的能力之上。如果美國想把把局勢引向毀滅性戰爭方向,作為擁核大國的中國,也決沒有害怕的道理。

我們底線反擊的目的並不是要整體上打敗美國,只是告訴它,搞戰略訛詐的結果是得不償失。近階段,底線反擊的預期效果是要為解決臺灣問題贏得一個良好的外部軍事環境。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提醒相關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盟友,中國沒有也不想傷害這些國家的利益,如果這些國家要主動傷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讓它們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中美關係出現點麻煩是正常的,但不能越過底線地搞戰略訛詐,這讓兩個國家都處於危險之中,也讓整個世界處於危險之中。正如一位叫陳平的作者所指出的:「中國大多數人不了解西方的歷史和文化,與西方相處時本著以和為貴的傳統心態。對手囂張時,不敢針鋒相對。」〈分裂的美國華人,因為疫情有了對話空間〉,觀察者網,2020年5月14日。當然,中國文化有自己的優勢,既強調以柔克剛,也強調狹路相逢勇者勝。當對手把自己逼得無路可退時,一定要堅決地反擊,守住底線。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黨章、憲法都有明確規定,國民的共識度是很高的,如果真的按照「放棄論」的觀點去做,中國的國家安全會變得非常脆弱,而且會出現難以預料的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