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
甲辰年三月十八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統一的必要性與君子典範

陳明忠先生給我的啟示

作者 | 張瑋倫
張瑋倫:

對陳明忠的印象

某一天我跟隨遠望同仁一同前往拜訪陳老先生,這是我首次聆聽陳明忠先生口述自身的經歷。那時的我,對兩岸狀態是懵懂的,對時代背景是無知的,僅僅知曉眼前這對夫婦是值得景仰的重要人物。

回想起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第一,陳明忠先生談起他在牢裡被灌汽油刑求的經過。當時我心裡強烈的感受是:這個人真不簡單,回憶慘無人道的經歷,竟還能如此冷靜,他那淡然的神情是我至今仍難以忘懷的。

第二,當談話暫告一段落,決定要訂晚餐時,老前輩活潑地說:不吃飯,想吃麥當勞。他童心未泯的語氣,和方才講述如何承擔磨難的模樣,呈現出強烈的對比。看來,他應該是個富有童趣的性情中人。

陳老傳來噩耗之後,我們再次回憶起他的言行。我認真把關於陳明忠先生的文章、訪談、資料,以及他的自傳《無悔》重新看過一遍後,我才真正明白,何以當年自己有幸拜訪的陳明忠先生是個值得景仰的大人物。

2018年2月,遠望團隊拜訪陳明忠。

2018年2月,遠望團隊拜訪陳明忠。

 

陳明忠給我的啟發

我覺得陳明忠先生給我兩點最大的啟發。

第一,他讓我覺得身為中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在老前輩的有生之年,歷經外敵蹂躪與內戰割裂的中國,是何等落後、殘破,但出生在日據時代臺灣鄉下的陳明忠先生,終其一生卻以追求中國的統一、富強為念。他樂觀的精神、從容不迫的態度,以及堅定自信的背後,不就證明中國是何等可愛,才讓陳明忠先生如此無悔地為它奉獻。老前輩堅毅地活出中國人的典範,他讓我明白中國不是西方列強所輕視的「東亞病夫」。儘管受盡歧視與欺辱,中國人仍能堅毅地活出自我。陳明忠先生一生所示範的,即是如此。

還有,我認為社會主義的理想跟中華文化的精神是很難分割的。陳明忠先生說社會主義追求的就是反殖民、反壓迫,即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能站得直、活得堂堂正正,不需向他人卑躬屈膝以求生存。社會主義的這種理想、精神,與中華文化裡的君子樣貌是相吻合的。從老前輩的言行裡,我看到中國人特有的情懷與勇氣,這種仁德與道義促使他選擇他想做的事,然後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第二,我從陳明忠先生身上明白了統一的必要性。陳明忠先生成長於日本殖民統治時代,但他可以跳脫皇民教育與日本人思維,找回自己的中國認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別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中國人一向不去欺壓或侵略其他民族。但為了發揚、傳承中華民族這種天下為公的精神,兩岸的統一是必要的,因為惟有統一後的去殖民化教育,才能讓臺灣人真正讀懂中國歷史,再服膺於中國傳統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

最後補充一點,在國共內戰的問題上,陳明忠先生的格局也令我相當佩服。當年國民黨以高壓統治迫害大量的左派愛國人士,老前輩身為受害者之一,卻能放下國民黨對他身體與精神的種種折磨,反而鼓勵國民黨以中國為念,放下國共內戰的仇恨,走向和合共存。他相當清楚國仇及家恨分屬不同層次,對此越有所了解的人,就越會支持統一。

認識到陳明忠先生受迫害的經歷,若換做是我,實在很難放下對國民黨的仇恨與計較。但老前輩說過:「道歉和補償都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解決發生悲劇的歷史根源,結束兩岸的敵對狀態。」這句話讓我明白,小我的苦痛即便難以忘懷,但必須與國家、民族的大義區分開來,否則國家永遠沒有前途,個人受過的苦痛也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