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
甲辰年三月十正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兩岸遠望 > 正文

擺平外敵不足以解決臺獨港獨

作者 | 林金源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遠望》雜誌社社長。

黎明之前,總是特別黑暗。中華民族越接近偉大復興,它所遭遇的攔阻也越大。橫行全球百餘年的美國,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2018年開始不但卯足了勁,透過經貿、科技、外交等戰場,全力圍堵中國,更積極唆使臺獨、港獨,企圖從內部阻礙中國統一、崛起的步調。北京面臨的壓力與考驗,史無前例。

國是如麻之際,擒賊先擒王,首先擺平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暫時容忍臺獨、港獨,似乎是北京的大戰略。此一戰略有其道理以及不得已的苦衷,因為一來北京希望避免兩面作戰,以免備多力分;二來臺獨、港獨確實因美、日、英的撐腰而壯大,擺平外敵之後,臺獨、港獨似乎就不足為懼了。

 

暫忍臺獨、港獨,擒賊先擒王?

基於此信念,於是我們看到北京長期以來不止容忍臺獨綠營,更極力拉攏獨臺藍營和號稱非藍非綠(實則深綠)的柯文哲。北京在中美大國博弈獲取不敗地位之前,只求臺灣不要添亂即可。宣稱支持九二共識,卻又誓死抗拒一國兩制的韓國瑜,其國家認同其實與綠營無異,但竟能獲取大陸的青睞與讓利。北京隱忍臺灣分離勢力,甚至已經把自己所劃的紅線抹糊了,為的只是延後解決臺灣問題。

以大陸央視第四套節目《海峽兩岸》為例,該節目一再說臺獨分子只是極少數一撮人。實際上臺灣大約八成五的人反對一國兩制,三成五的人明白主張臺獨,五成的人主張獨臺(也就是不喊臺獨之名、做盡臺獨之實),前述央視的報導就稱不上是實事求是。大陸官方與媒體刻意淡化臺獨的嚴重性,想必就是力求避免攤牌,以待先擺平美國,臺獨自然迎刃而解。反之,中國的實力若不足以擺平美國,對以美國為後盾的臺獨,北京也只能徒呼負負。

我們還看到國臺辦副主任陳元豐於今(2019)年6月11至12日,赴紐約與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等現任及卸任官員,就兩岸關係與中美關係進行對話。國臺辦的職責是處理臺灣問題,臺灣問題是內政,原本不容外人置喙。但該機構高層負責人竟風塵僕僕去與美國人談臺灣問題,可見「透過美國解決臺灣問題」是北京一貫深信的思維。

 

箝制獨勢應與大國博弈並行

然而,北京在擺平美、日、英反華勢力之前,必定騰不出手,非得坐視臺獨、港獨猖狂嗎?中國國力若強到能嚇阻外敵與獨派勾搭,臺、港的分離勢力就會自然煙消雲散嗎?我們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先就前者而論,筆者在今(2019)年5、6月號《遠望》的〈統一大業的輕重緩急與對症下藥〉一文指出:「統一問題是『重』,發展問題是『急』,……北京延緩處理臺灣問題的苦衷,可以理解,唯須注意……臺灣問題即便不得不延後解決,但目前的對臺政策必須能生實效,而非只是表面上的『業績』,以免增加日後復臺、治臺的困難。」該文又說:「無效或錯誤的對臺政策……,不但耗費財力、人力,更助長臺民的錯誤認知和分離勢力的擴張。正確的對臺政策……,可把有限資源花在刀口上,讓每一項對臺措施都產生具體的反獨促統效果。對臺的錯誤作為,遠比不作為更糟糕。對臺工作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著力點,寧可等待,暫時不做。」

換言之,我們主張大陸慎選交流、讓利的對象,不要迷信凡交流、讓利必然有助於促統。有限的魚飼料應該餵養魚塭裡的魚,不應在大海揮灑。北京如果拋棄「不交流會使臺灣越漂越遠」的錯誤心態,改以在民族大義上的義正詞嚴,以及把「心靈契合」當作交流、讓利的前提,反而可以花費比現在更少的資源,達到比現在更好的促統效果。果真如此,反制臺獨並不至於排擠中國與美國對壘所需的資源與心力。反制臺獨也不必、不該等到擺平美國之後才出手,因為臺灣問題固然有外力介入因素,也有嚴重的內部因素。北京如果誤以為臺灣問題全屬於國際因素,就錯失提早解決內部因素的時機,將使問題更為惡化。

 

列強縮手 獨勢仍會自我繁衍

臺獨、港獨之為患,一來因為他們接受外國反華勢力的豢養,對祖國的統一與復興造成持續性的攔阻與破壞;二來他們已經建立一套似是而非卻極有煽動性的價值體系,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前者而言,只要中國的硬實力逼近或超越美國,美國基於成本考量,就會被迫放棄與獨派的「實質勾搭」。如此一來,獨派失去奧援,似乎就該日漸萎縮。但問題絕對不是如此簡單。臺獨、港獨的思維,猶如被美、日、英等帝國主義灑下的病毒,灑毒者雖被迫離開,第一批病毒也可能幾乎被殲滅,但病毒早已自我繁衍多代,甚至演變成更倔強難治的新病毒。這是我們更關心的第二類型臺獨、港獨之患,也是我們認為「擺平外敵不足以解決臺獨、港獨」的原因。

截至目前為止,推動臺獨、港獨的政客、掮客們,依賴美、日、英的實質支援與保護,殆無疑慮,他們很多人也把此勾當視為一本萬利的事業。一旦列強被迫收回支持與保護,這些獨派掮客在獲利銳減、風險日增之下,銷聲匿跡或走赴海外享福就成為他們的唯二選擇。但是被他們洗腦、誤導的下一代廣大獨派青年,乃是為了自己相信的「理想與正義」而支持臺獨、港獨。他們以前不是因為得到列強的實質好處而主獨,以後也不會因為無利可圖而棄獨。即便有朝一日,列強被迫不再給予獨派實質支援,但他們只要惠而不費地隨機表示以精神支持中國境內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權」,這些分離分子就會受到鼓舞,繼續「正義凜然」地與祖國對抗。

以為擺平美、日、英就可以擺平獨派者,大多只關注目前「利益型」獨派掮客必須依賴列強撐腰的事實,遂以為擒賊擒王,壓倒美、日、英也就壓倒獨派掮客。殊不知無數被洗腦的「理念型」反中者,將會前仆後繼、代代相傳、自我繁衍。這些無知中國公民的反中舉動自發性強,並未明顯與外力掛勾,中國政府雖有再強的軍事、外交實力,也無用武之地。北京如果無法應用法律、教育、宣傳等手段導正他們,最後可能被這群暴民逼迫以武力平亂。如此一來,則正中反中勢力的下懷,他們就期待著另一次「六四事件」再度拖慢中國復興的腳步。

此次香港特區政府因為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引來數波規模龐大的遊行、暴動,其後續發展令人擔憂。本刊2019年7月號張惠閔〈香港顏色革命的戰略與戰術(上)〉一文,精準解析港獨新發展出來的「無大台」模式,此模式「強調沒有特定的核心『領導者』或『組織』可以為整體的群眾代言。這也就意味著:既沒有人需要為行動升級承擔責任,也沒有人可以為暴動亂局調停談判,於是不但降低了策劃及參與者的風險,也阻絕了鑄甲銷戈、息爭解紛的一切可能。於是,『反送中』看似『大家』鼓吹、『大家』響應、『大家』參與、『大家』衝擊,但是法不責眾,因此『大家』都不必負責。」該文又說:「在叛亂組織的規劃下,做為整場行動最外圈的『響應者』……被有計劃地勸誘質變為『參與者』……或『攻擊者』」。

明眼人皆知,香港這幾波暴動的背後,必有美、英、臺獨等外力的介入、指引,如今他們隱身遙控、搧風點火的技巧已經純熟到讓人看不出領導者。如果再假以時日,待香港本地「一腔熱血」的反中者完全可自力運作,外力便可全身而退,等著看特區政府和北京的笑話。香港最近的發展,等同預告日後即便外力撤走,北京如果未能妥善處理港獨問題,香港本地的反中思維仍會讓中國永無寧日。

總之,臺獨、港獨的散播,涉及「道」與「術」兩個層面。「道」是指建立臺獨、港獨的道德正當性、話語權,讓一般臺灣人、香港人對北京政權以及中國追求統一、富強的舉動產生疏離感(甚至是嫌惡感);「術」是指如何抓緊、創造機會,讓每一事件或活動,都達到反中的效果,繼續強化前面所稱的「道」,其中當然包括如何借助外力的奧援,以及如何運用媒體、如何操控群眾。如今獨派已經樹立其「道」,「術」的運用也已成熟。日後外力的實質奧援即便被迫退出,獨派在「術」的層面或許無法像現在這麼得心應手,但完全無損於其操作。以為擺平美、日、英就可擺平獨派者,顯然高估外援物質條件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西方的話語權與價值觀早已幫助獨派鋪設了康莊大「道」。

 

臺灣問題不全是外力造成

與港獨相比,臺獨問題更棘手,因為臺獨思維(包含獨臺、拒統思維)來自全球反中勢力與內戰仇恨的強烈結合。外國反中勢力利用臺獨牽制中國,這和他們利用港獨、藏獨、疆獨並無不同。但是1949年之後,臺灣承接、匯集了所有的國共內戰仇恨,外加長年反共教育的洗腦,很多把家恨當國仇的人(大多為藍營民眾),遂把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當敵國。兩岸的政權之爭,早在兩蔣時代已經開始轉化為兩國對壘。這是臺獨異於港獨、藏獨、疆獨的特殊之處。近來香港獨立之聲雖然甚囂塵上,但還沒有人主張以香港「國」對抗中國。但是絕大多數的臺灣人,幾乎都緊抱比「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更早締造的「中華民國」之牌位,以臺灣「國」敵視中國。臺灣社會因為承襲內戰仇恨,並且誤把政權當國家,導致大多數人無法理性、善意、客觀看待大陸,這是兩岸齟齬的重要因素,而這個因素並不會由於美、日不再利用臺獨牽制中國而消失。這也是擺平外敵不足以擺平臺獨的原因之一。

換言之,臺灣問題不全是外力造成的,臺灣人反中拒統的心態、邏輯、道德標準,至今仍遠非對岸所能理解。大陸對臺系統必需更努力破除盲點、了解真實的臺灣,此事的重要性不亞於對美的博弈,也與美國是否退出臺海無關。

 

美退出臺海,臺灣問題仍難解

某對受雇於外商且在北京、上海居住11年的高學歷臺灣夫妻,儘管他們長期目睹、親歷大陸的首善之區,又受益於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很早就賺足財富提前退休,但他們仍然堅拒統一,因為大陸的政治體制讓他們極端厭惡與不安。他們堅信新疆每個人的腳上都被綁了電子腳鐐,以便中共監視其行動。他們當然同情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因為他們很擔心「明天被統一後的臺灣」會淪為「今日缺乏民主自由的香港」。他們雖然不喜美國總統川普,但卻竊喜他對中國的經貿制裁,因為這有利於延緩中國的崛起與統一。

深入了解臺灣情況者,都知道上述這對夫妻的政治態度屬於通例,不是特例。有朝一日,中國的硬實力即使逼使美國退出臺海,但恐怕仍無助於逼使恐共、反共思維退出臺灣人的腦海。

以「兩岸一家親」敷衍北京的柯文哲,7月10日在面對臺灣五、六年級小學生詢問時,公然說「一家親無關政治」。換言之,即使對岸仁至義盡,主動為拒絕九二共識的柯找下台階,但柯卻毫無愧色地公布其耍弄對岸的真相。這是對大陸的不道德,也是對臺灣前途的不負責任,但柯的人氣正旺,與蔡英文、韓國瑜鼎足而立。

當韓國瑜誓死反對一國兩制時,就證明他對九二共識的虛情假意。韓以九二共識敷衍北京,和柯講「兩岸一家親」如出一轍。就韓而言,這不只是不道德,更是錯亂,因為他的言行嚴重違反他口口聲聲要維護的「中華民國」。但韓也是人氣正旺,與蔡英文、柯文哲鼎足而立。

柯、韓、蔡在國家認同立場上的不道德、不負責和錯亂,顯而易見,但臺灣人卻視若無睹,也沒人就此事指責他們(政敵間因爭搶地盤而互相攻訐不算),他們反而代表臺灣的主流民意。民心之所向,其來有自:反中拒統的主因,來自歷史恩怨以及誤信西方的價值,這和中國是否擺平美國、美國勢力是否退出臺海無直接關係。

 

柯文哲褻瀆蔣渭水,大陸學者附和

8月6日柯文哲仿效蔣渭水籌組「臺灣民眾黨」,引起政壇震盪。大多數人對此事的關切,都集中在它對選情的影響,至於蔣渭水的抗日精神與民族氣節遭柯扭曲、褻瀆,卻無人聞問。蔣渭水何許人也?

1927年臺灣民眾黨成立之前,蔣渭水已被日本總督府視為眼中釘,多次捕他入獄,因為蔣積極鼓吹臺灣人的(中國、漢人)民族意識。臺灣民眾黨的黨旗先仿「上青下紅中央白日」的中國國民黨黨旗,後改為仿中華民國國旗的三星旗。辛亥革命爆發,蔣渭水認為「要救臺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他發動臺灣民眾捐款,支持中國革命,後又加入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蔣渭水被稱為「臺灣的孫中山」,他追求中國富強、統一的心志,可想而知。蔣所領導的臺灣民眾黨,不止一次向國際聯盟控訴總督府的鴉片公賣制度,試圖逼迫日本政府對於鴉片吸食者採醫療措施,並讓臺灣被殖民的慘況得到國際注意。

聲稱要繼承蔣渭水精神的柯文哲,不但漠視蔣最珍貴的民族氣節,反而提出「被殖民越久的社會越進步」的謬論。柯在組黨之日又說,他要繼承蔣渭水沒完成的任務,他相信「臺灣人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所謂「做自己的主人」,就是柯沒說出口的臺獨、拒統)。日據以來,雖然許多先賢都努力想讓「臺灣人做自己的主人」,但他們絕無反中、臺獨之意,而是企圖掙脫日帝掌控,先求臺灣獨立於日本之外,再求祖國的統一與強大。綠營政客卻惡意扭曲先賢的本意,拿他們的隻言片語來宣傳臺獨,這是對歷史和先人的大不敬,但臺灣社會卻無人聞問。

號稱反臺獨的聯合報,它的社論雖然以「柯文哲不是蔣渭水」為題,但通篇沒有一句批評柯對蔣的扭曲,反而期勉他「若能跳脫藍綠,從民眾的福祉及利益出發,確實有一番吸引力。」最有立場指責柯的「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以及蔣的後人,也只是「盼市長加以斟酌,以示對歷史及對渭水先生尊重」和質疑柯的政治算計,但沒有一語提及柯對蔣的扭曲與褻瀆。已經全面綠化、早無歷史是非的臺灣,出現上述現象其實不足為奇。較令人憂心的是,大陸的臺研學者似乎也習於以臺灣的主流視角看待問題,對於臺灣政界的顛倒是非不但不置一詞,竟還替柯文哲解釋。例如:北京的朱教授說:蔣渭水是臺灣藍綠政黨都可接受的政治人物,是藍綠的「最大公約數」,如此定位柯文哲,也符合柯想要跳脫藍綠的意圖。廈大的陳教授則說:柯文哲成立臺灣民眾黨,具有歷史傳承的意味;臺灣社會歷經多次藍綠激烈之爭,狀況都沒有改善,柯是醫師出身,象徵著要用醫師治病對症下藥去痾的精神,為臺灣社會把脈診療。

這些涉臺學者的言論,頗能符合臺灣人的脾胃,但絕對不足以做為大陸對臺工作的參考,因為他們對臺灣政局的觀察與分析不夠深刻,甚且還有偏誤。

蔣渭水所以能成為藍綠政黨的「最大公約數」,是因為今日臺灣刻意淡化蔣的抗日、愛國精神,另又強調他的「本土」意義。偏安拒統的國民黨,供奉蔣渭水的目的在於增添自己的「本土」形象、降低自己的「外來」氣質。如果藍營敢忠實呈現、宣揚蔣的民族氣節,蔣絕對不會成為藍綠「最大公約數」。所以蔣的被抹綠、被扭曲,代表藍營的墮落與投降,也是臺灣社會反中拒統的表徵。本應撥亂反正、弔民伐罪的大陸對臺系統,怎可以附和此現象?

很多人取笑柯文哲和蔣渭水唯一的相似之處是同為醫生,他們的國族認同南轅北轍,廈大那位臺研專家所稱柯、蔣的歷史傳承,究竟是何物?又,柯只因沒加入民進黨且和該黨爭地盤,就被視為「超越藍綠」,這位立場墨綠的投機者如何能為臺灣對症下藥、把脈診療?

 

中國應以兩條腿走路

從柯文哲綁架、消費蔣渭水一事引起臺灣社會的反應,以及大陸涉臺學者的發言,就可以斷定北京冀求與臺灣心靈契合,還有長路要走。因為大陸還不了解臺灣,拿不出扭轉臺民認同的好方法,倒是很多對臺系統人員卻為了避免攤牌而先認同了臺獨。這是中國追求統一、富強之前尚未跨越的門檻。這個門檻和美國是否退出臺海無關。

擺平美、日、英是解決臺獨、港獨的必要條件,但遠非充分條件。「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對付外敵靠的是硬實力,解決蕭牆之禍恐怕必得先掌控話語權。發展硬實力和掌控話語權可並行而不悖,中國應該同時以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